通識教育

GECC3230 服務學習計劃 (本地)

高年級書院通識選修科 | 3 學分 

 

本地服務組

 

  • 每年會與社福機構、社會服務團體等合作,於暑期期間進行不少於 80 小時的服務。

 

  • 在服務前期 (四至五月),來自不同學系的同學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分組,並在課程導師和合作機構指導下了解服務對象需要、撰寫服務計劃書。在服務期間 (六至八月),課程導師及機構同工亦會給予指導及帶領服務歷程反思。服務期過後 (九月),同學需要完成個人及小組書面及口頭報告。

 

  • 服務著重學科知識應用、個人反思及對社會議題的關注。

 

 

 
 
 

 

   

 

2024/2025服務學習計劃 (本地) 

 

 

 

GECC3230 服務學習計劃 (本地) | 分享

 

在 2023,同學參與了以下九個組別的服務:

社區連結|合作機構:樂地

油麻地社區存在不同年齡、種族和社會階級,形成多元化的生活圈子和生活方式。然而,這些「圈子」有時會形成無形的分界線,影響區內、外人的參與,無法真正達致「共融」。故此,本服務以「氛圍Vibe」為主題,透過社區活動令街坊認識及參與營造社區氛圍,加強人與人之互動,打破社會定型,以達致社區連結的目標。

 

少數族裔|合作機構: Ultimate United Hong Kong

根據我們在Ultimate United和其他機構的服務經驗,我們注意到少數族裔小孩在學習和說廣東話上有困難。此外,我們希望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合作和溝通,讓他們走出社區,探索更多。因此,我們為參與者舉辦了四個系列活動Boardgame Day、 Cantonese Class、Game Day、及 CU Outing Day。

 

社區耕作與城鄉共生: 孜樂園|合作機構:餅乾農場及崇基學生宿舍

我們在兼顧農務的同時外,也舉行了4 個從城市走到鄉郊、主題各異的工作坊:蚊怕水及糖水製作工作坊以發掘本地農產品; 葉笛、稻草杯墊工作坊以探討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同煮同食冬瓜宴討論不時不食、農產品的加工可能與價值; 及萬壽菊涼茶派發,向崇基同學推廣本地耕作。

 

社區耕作與城鄉共生: 山城農夫|合作機構:餅乾農場及崇基學生宿舍

我們活動構思元素以「循環」為主,認識食物起源和廚餘回收。例如舉辨導賞團讓參與者初步認識校園植物,Farm to table工作坊讓參與者親身接觸農務,最後廚餘手工皂工作坊讓參與者了解廚餘處理的方法,認識香港廚餘處理及回收的挑戰。

   

聽障學童|合作機構:語橋社資

我們籌辦的活動以全人發展為核心,旨在培養參與者的溝通技巧、實用技能和合作能力,更好地適應生活上的挑戰。同時,透過讓參與者認識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培養他們對社會的關注和責任感。

   

清潔工友: A組|合作機構:新福事工協會拾平台

我們組透過親自與工友交流,訪問旺角區內教會及非牟利機構,了解工友不單處於不理想的環境工作和進食,及各機構在開放膳食空間的限制。本組主要探討政府及社區在開放用膳空間予工友的可行性。

   

清潔工友: B組|合作機構:新福事工協會拾平台

這個暑假,我們陪伴清潔工友在鄉郊、市區、三無大廈工作,體驗他們在工作上的困難。同時,我們訪問「窄路微塵」的真實版「窄哥」和工會幹事們,了解各個持份者的意見。我們亦走訪數區的垃圾站,觀察清潔工友們的工作環境和休息空間,並把在垃圾站觀察到的六大休息空間問題:臭、嘈、濕、熱、侷、迫,做成展版,在旺角街頭予公眾分享。

   

拾荒工作者: A組|合作機構:新福事工協會拾平台

透過親身體驗、社區觀察、不同的訪問等來接觸並了解拾荒者,我們留意到拾荒者現時面臨不同的問題,例如經常遭受執法部門驅趕、被偷取個人財物、遭到市民不禮貌對待等。本組主要探討為拾荒者在不同地點設立「回收空間」的可行性。

   

拾荒工作者: B組|合作機構:新福事工協會拾平台

在「拾回尊嚴」的一系列活動之中,我們親身體驗及思考「拾荒者」這個身分代表著什麼。我們常常會認定拾荒者就是需要被幫助的、貧窮的、被邊緣化的⋯⋯但在跳出既定印象後,我們在接觸拾荒者和他們身邊的人時,了解到的是拾荒者議題並不簡單,也沒有所謂「解決方案」。

 

 

 

 

主頁 | 服務學習計劃 | 其他活動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