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oral Care

Rev. LI Kwan Hung Leo - Widow and Faith

講題:寡婦和信仰 Widow and Faith

講員:李均熊牧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4年11月10日

 

起:寡婦和信仰

今日可以說是寡婦主日,除了這段時間都是選讀希伯來書的書信經課,其他經課選段都是和寡婦有關。舊約經課主要選讀路得記中拿俄米對路得的一段說話,和這兩個寡婦——路得和拿俄米——的結局。當中的曲折,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啟應詩篇146:9的一句:「耶和華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卻使惡人的道路彎曲」,道出聖經一貫論到上主如何顧念社會中沒有依靠的人:寄居的、孤兒和寡婦。福音經課更是耶穌稱讚一個寡婦奉獻的兩個小錢:「比眾人所投的更多」。

 

我今日想集中宣講的,卻不是「寡婦的信仰」,而是「寡婦和信仰」。我不是想大家留意「寡婦的信仰」,所以不會講拿俄米或路得如何在沒有依靠之下仍努力掙扎,最後如何得到上主的祝福;也不是想討論耶穌所稱讚的這個寡婦如何透過將自己生活所有的奉給上主,而成為我們信仰學效的榜樣。我講道的題目不是「寡婦的信仰」,卻是「寡婦和信仰」,正是希望大家反思一下,正因為社會中有著寡婦和一些沒有依靠的人,怎樣影響我們的信仰。

 

承:寡婦的處境

舊約申命記的律法,多數將寡婦和孤兒、寄居者,劃為同一類人:

  • 10章17-18
  • 17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是偉大、強有力、可畏的神,不看人的情面,也不受賄賂。18他為孤兒寡婦伸冤,愛護寄居的,賜給他衣食。」
  • 24章17-21
  • 17不可對寄居的和孤兒屈枉正直,也不可拿寡婦的衣服作抵押。18要記得你曾在埃及作過奴僕,耶和華-你的神從那裏救贖了你,所以我吩咐你遵行這事。19「你在田間收割莊稼,若忘了一捆在田間,就不要再回去拿,要留給寄居的、孤兒和寡婦;好讓耶和華-你的神在你手裏所做的一切,賜福給你。20你打了橄欖樹,枝上剩下的不可再打,要留給寄居的、孤兒和寡婦。21你摘葡萄園的葡萄,掉落的不可拾取,要留給寄居的、孤兒和寡婦。22你要記得你曾在埃及地作過奴僕,所以我吩咐你遵行這事。」

他們和一般的窮人是有所分別的。甚至有時寄居的、孤兒和寡婦,和利未人看成同一類:

  • 26: 12-13
  • 12每逢第三年,就是捐十分之一的那年,你從你一切土產中取了十分之一,要分給利未人、寄居的、孤兒和寡婦,使他們在你的城鎮中可以吃得飽足。13你又要在耶和華-你神面前說:『我已將聖物從家裏拿出來,給了利未人、寄居的、孤兒和寡婦,是遵照你吩咐我的一切命令。你的命令,我沒有違背,也沒有忘記。』

 

為甚麼申命記將寡婦和利未人相提並論呢?因為在申命記內利未人是住在聖殿供職的人士,是沒有祖宗地業可以繼承的,正如一些寡婦和孤兒,以及寄居者,在社會中沒有屬於自己地業可以耕作,自給自足。原來當舊約提到寡婦時,其實也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死人的妻」,重點是在沒有生育能繼承祖宗產業子裔就成了寡婦,這些寡婦是可以由丈夫的兄弟再娶,目的是「為死人立後」,以至祖宗的產業可以有人繼承。路得就是這樣的寡婦;另一種說法是「作為妻子的寡婦」(原文只是「妻子-寡婦」),這說法表達的是這個寡婦已透過兒子全面承繼先夫祖宗的產業,列王紀上11:26就是這樣稱呼耶羅波安的母親。最後,就是一般的「寡婦」,就是那些因種種理由沒有祖宗產業可以承繼。故此利未人、寄居的、孤兒和寡婦,都是那些在以色列人社會中沒有祖宗產業,對將來也沒有保障的一群人。

 

我想不用我們穿𧻗二、三千年,我們也可以想到這些寡婦就是無依無靠,生活與未來也沒有保障的人。用今日的說法,就是那「跌出了社會安全網」的人。現代社會通常透過社會福利,建立社會的安全網,去照顧那些在社會中無依無靠的人。但在昔日以色列社會以氏族為社會結構核心的古代世界,沒有或不可能繼承丈夫祖宗產業的,就不屬於家族的成員,族群是沒有責任繼續照顧這個寡婦的,他們有困難時家族也可以不為他們出頭。當然出於良心仍然照料這些寡婦的家族仍是會有,但社會或多或少出現對欺壓孤兒寡婦的一類事件,故此在出埃及記中,上主就明明的吩咐:

  • 22:21-24
  • 21不可虧待寄居的,也不可欺壓他,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22不可苛待寡婦和孤兒;23若你確實苛待他,他向我苦苦哀求,我一定會聽他的呼求,24並要發烈怒,用刀殺你們,使你們的妻子成為寡婦,兒女成為孤兒。」

 

正因為上主對這些無權無依者的關心,慢慢聖殿就發展成主要照顧這些寡婦孤兒的核心。在古代如是,而在今日社會,教會也常充當這種角色。在社會未全面發展,社會福利欠缺的時候,教會就成為那些無依無靠者的保護者和供應者,因為我們的主「為孤兒寡婦伸冤,愛護寄居的,賜給他衣食。」我也不必重複多講上世紀四、五、六十年代教會來港的難民派物資、辦學校,和開創各樣社會福利的事業。就是到今日,我們又會否見到社會中的寡婦呢?我的意思是,那些今日無權無勢,無依無靠,甚至有時跌出政府或社會設置的安全網的人群。我心目中今日的所謂「寡婦」,並不是那些窮困的人,而是被社會忽略,失去尊嚴,也失去親友依靠的人。很多無家者,他們並非沒有金錢,大多數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了人和人之間的連系;獨居的長者,沒有了家人,孤獨的面對生活種種的困難和挑戰;基層的清潔工,他們或因工作的性質被人看輕,在超時工作,極低工資的處境下艱辛努動的人。今日你看到我們身邊的「寡婦」嗎?

 

可以告訴你今日有不同的教會在協助和關心這些「寡婦」。我認識有傳道人,並不是在教會工作,而是充當地產經紀,為無家者配對,連繫幾個無家者好去找合適的住房租住,不單解決他們無家可歸的困境,更為他們重新連結社區和人群;我認識有傳道人,為獨居長者配對維修技工,而那些維修技工就是一些無家者,使老人家有人探望,使無家者感到有所貢獻;亦有教會為清潔工服務,開放他們的地方,使他們休息用膳時不用留在垃圾站或公廁,能有地方可去,又教他們申展運動,又為他們預備有營養的午餐,使他們感受到人的尊重。崇基學院也有服務學習計劃,也是很好的機會讓我們的同學看到今日社會中的「寡婦」,使無依者可以連系社區,和如何使他們有尊嚴地生活。

 

今日教會能成為無依無靠的「寡婦」的保護者和供應者。昔日,就是聖殿社群和當中領袖要承擔的角色。

 

轉/合:耶穌看見寡婦

最後,讓我們回到福音經課在聖殿中的一幕。越來越多新約學者關心的,不只是寡婦在不足中仍投入自己養生的二個小錢,而是這個寡婦這行動背後的處境。有人認為耶穌怎會欣賞一個兩餐不繼的窮寡婦,把用來生活的小錢投入聖殿的錢庫內呢?以耶穌在福音書內的表現,祂豈不應該關心寡婦的生活所需多於她投入多少金錢呢?近幾十年來,就有學者留意這一段的一上文下理,和耶穌對寡婦的稱讚格格不入。在接著的馬可福音13章,就是耶穌預言聖殿將要被毀,「將來在這裏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可13:2)所以任為聖殿投入多少金錢都是無補於事,故此耶穌並非關心投入庫內多少的問題。而且今日經課其實可分為兩段,在耶穌對錢庫坐者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之前,大家不要忽略耶穌其實正指斥那些文士「他們好穿長衣遊行,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們的安,又喜愛會堂裏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罰!」這一些在聖殿中熟讀聖經,應該按聖經吩咐照顧寡婦的文士,現在卻是侵吞無權無勢無依無靠無人為他們發聲的寡婦的家產的人!所以有些聖經學者認為,耶穌的一句:「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語氣並非讚賞,而是心中悲憤的一種控訴!宗教領袖並沒有按他們熟識的律法要求,保障這些不受保障的人的生活,更在侵吞她們的產業之後,宗教領袖仍要求她們奉獻金錢,害她們連養生的兩個小錢都要花在今日華麗卻將要消失的聖殿上?豈有此理(有無攪錯/How can this be so)???

 

不過,經文並沒有透露寡婦在想甚麼,也沒有記錄耶穌說話時的神情語氣。是寡婦心甘情願,為著上主而放棄生活所需,將產生的二個小錢都要奉獻給上主?耶穌的一句「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在我看來的確帶著一點點讚嘆之情。但誰知道,是不是寡婦面對著身邊侵吞她產業的文士,想到還要將養生的都要投入而 心裏愁苦呢?以至耶穌義憤填膺,哀歎「(啍!)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有無攪錯!)!」

 

福音書記載的,是一段段關於耶穌的敘述,有時耶穌會明確叫我們做甚麼不做甚麼,但大部份情況並沒有明文要我們要怎樣想怎樣做。福音書是要樣我們透過耶穌的眼光看世界,有時留白沒有言明,就是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生命進入耶穌的世界去思考人生。經課今天或許告訴我們「寡婦的信仰」,帶我們看一個弱少困苦的生命,如何仍可以敬虔、奉獻和犧牲;但我願大家思想「寡婦和信仰」,當我們進入耶穌的世界,我們看到我們身邊的寡婦,又看到寡婦的處境嗎?我們看到這個身邊不因生活壓迫和困難,仍堅守信仰,甘願奉獻和擺上所有的弟兄或姊妹,並學習自己也成為這樣的人;我們又會否同時看到身旁困苦無助,無權無勢、無依無靠的眾生,讓我們細心思考,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今日會期望我們如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