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oral Care

Dr. TANG Sui Keung - I Saw the Lord Sitting on a High and Lofty Throne

 

講題: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 I Saw the Lord Sitting on a High and Lofty Throne

經文:以賽亞書6章1至13節

講員:鄧瑞強博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4年3月17日

 

  各位弟兄姊妹,早安。願神的恩典常與你們同在。

 

  之前幾次講道,我們讀詩歌智慧文學,今天,我們開始看舊約的另一部分:先知書。由於聖經被釘裝成一本書,我們以為聖經是一本「書」。其實,聖經不是一本書,而是66卷獨立書卷的結集,裡面包含不同經卷的獨特視角。有些經卷從「神人之約」的角度看問題;有些經卷從「大衛王朝」的延續看事情;有些經卷講「祭司神學」,講禮儀、講秩序;有些經卷卻講「先知神學」,講悔改,講遠象;智慧文學講神創造的秩序,這是人人都可參透的智慧;先知文學講神在歷史中的作為,這就只有信仰的心靈才能領悟。弟兄姊妹有時很困惑,為何一本書有看來不太協調的不同向度的,這是因為聖經不是一本書,而是眾多作品的結集。

 

  中國的《四庫全書》,一個中國傳統典籍的結集,以四個部分來分類:經、史、子、集。舊約的經卷也大概可作如此分類。經,是摩西五經。史,是約書亞記到以斯帖記的一系列書卷。子,是先知諸子。集,是約伯記到雅歌的一系列詩歌智慧文學。上幾個月,我們看詩歌智慧文學,你會覺得很有趣味、飽含哲理、令人心曠神怡。今日開始,我們進入「子」的系列,會聽到不同先知對罪惡的譴責、對歷史的反思、對前景的想像。你們會開始討厭我,因為無人喜歡別人揭露自己的罪。先知文學連耶利米哀歌共有17卷,我大致要一年半時間才能講完,你們討厭我的日子將會很長。

 

  今日,我們看以賽亞書6:1-13,先看6:1-4。

賽6:1 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

賽6:2 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

賽6:3 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

賽6:4 因呼喊者的聲音,門檻的根基震動,殿充滿了煙雲。

 

  烏西雅王,在位大概50年,是猶大國在位最長的其中一位君主。那時,國際新興的勢力亞述,由於內亂,無暇東征西討。烏西雅王得以享受長時間的安定,他在位時,是一和平安穩的盛世。烏西雅王死後,新興的勢力亞述挑戰傳統的勢力埃及,爭做武林盟主,猶大國夾在亞述與埃及中間,其艱難可想而知。想想:獅子和老虎打架,一隻小雞站在中間,其凶險不言而喻。事實上,烏西雅王死後大概20年,比猶大國強大得多的以色列國,便被亞述所滅。亞述也曾圍攻耶路撒冷,多得一個神蹟,可能是瘟疫,才令亞述軍大敗而回。

 

  「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是極盛時代轉向衰敗的轉折點,戰爭的鼓聲,隱約可聞。猶大人眼看堂堂一個姊妹國以色列被滅,內心一定會想,會否輪到自己?就在這個歷史的拐變點,神興起先知以賽亞。

 

  先知是信仰敏銳的人,當人人都沈醉在人間的歌舞昇平裡時,他卻看到上帝的神聖世界;當人人都對罪惡習以為常之時,他卻對一個老闆欺騙了一個婆婆一毫子而耿耿於懷;當人人都在宗教裡尋求安穩和慰藉時,他卻以上帝之名挑戰人去承擔歷史的重負;當人人都活得像泥漿一樣時,他呼喚人活得有靈魂;當人人都對前景憂心忡忡時,他卻宣告意想不到的希望。猶太神學家Abraham Heschel說:當人人舒適安逸地在睡覺時,先知在夜間驚叫,因為他感覺到那從天而來的爆炸。(Abraham Heschel, The Prophets, vol.1, p.16)

 

賽6:1 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

 

  在人間,一個偉大王者離去。以賽亞卻看到另一個王者,那掌管人間歷史的神。當光輝的時代結束時,人最需要知道的,是誰掌管明天。對猶大人來說,烏西雅王崩了,盛世也可能結束了,明天將會如何?以賽亞卻在聖殿裡,在這神人相遇之地,看到在高高的寶座上,永活的神坐在為王。明天,在祂的引導之下。以賽亞有的,是一種超越的視野。他看到神,他從神的角度看人間,這是先知獨特的視角。

 

  神坐著,祂的四圍有撒拉弗侍立。撒拉弗可能是神獸,當然可以理解為天使,其字根的意義為「燃燒著的東西」,他們的外形說不定像火,他們一刻間用炭火去潔淨以賽亞。這些撒拉弗呼喊:「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聖哉!聖哉!聖哉!」是對神的聖潔的至高頌讚。奇怪的是,如此神聖的上帝,祂的榮光不是閃耀在宇宙太空中,而是充滿全地。我們活在一個被上帝的榮耀包圍的大地之上。歷史充滿危機,上帝的榮耀卻像母親的胸懷,擁抱著我們。你所在之地,被神的榮光包圍著。

 

賽6:5 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

賽6:6 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裏拿著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

賽6:7 將炭沾我的口,說:「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

 

  面對神,以賽亞有強烈的感受。神學家Rudolf Otto寫了一本書《The Idea Of The Holy》,描繪人面對神之時的感受。最基本的感受,是體會到一種無以名狀的無窮偉大,Rudolf Otto稱之為「Mysterium」。在這無窮偉大之下,人感到無限卑微;不單如此,人也體會到這無限者對我們的存在的審視,人不期然感到戰驚恐懼、不知所措,Rudolf Otto稱之為「Tremendum」。奇妙的是,人同時又感到這無限者有一種無窮的吸引力,祂充滿著安慰的力量,人被吸引,來到祂面前,然後體會被無條件接納,Rudolf Otto稱之為「Fascinans」。

 

  以賽亞體會到無限偉大的神就在眼前,然後,他有這兩種感受:戰驚恐懼、無條件被接納。他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他體會到自己的不潔,體會到自己活在神的審判之下。在神面前,他戰驚恐懼。現在,很多信徒已沒有了這種戰驚恐懼的心,神像令人開心的玩具,多過是令人敬畏的無限神祕。

 

  之後,撒拉弗用祭壇上的炭火沾以賽亞的口,宣告他的罪被赦免了。一個自覺被審判的人,忽然間,他的罪便被赦免了。在神面前,敬畏神,自覺有罪而認罪的人,體會到這無條件的赦免。先知對罪敏感,也對神的恩典敏感。相比而言,我們可能已對罪麻木,也對恩典麻木。明知是謊言,也照樣講,這是對罪麻木。手中所擁有的,不願意分享,這是對恩典麻木。

 

賽6:8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

 

  「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這裡的「我們」,當然與「三位一體」沒有什麼關係。這是天庭會議,神在策劃著人間歷史的演變。神將要藉著國際的大變局,來對祂的子民猶大國的罪作一清算。神要向祂的子民宣佈審判。祂問:「誰願意承擔這發言人的職責呢?」

 

  以賽亞看來並不知道要為神發什麼言,但他意識到猶大民族的前途,端賴有人向他們宣講神的信息。先知是奇怪的人,當人人都不願意為歷史的將來負上責任時,他們卻甘心背起時代的十架。對他們而言,信仰不是等上天堂,而是為神的真理實現在人間而獻上自己。這不是追求個人的幸福,而是追求天國的實現。以賽亞回應神,他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在一個對真理無興趣的世界言說真理,真是一個重負。

 

賽6:9 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賽6:10 要使這百姓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盲目〕;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裏明白,回轉過來,便得醫治。」(留意:心、耳、眼、盲目vs.看見、眼、耳、心,他們對神完全盲目。)

 

  這段經文,新約引用了六次,這包括兩次不完整的引用(太13:14-15; 可4:12, 8:18〔局部引用〕; 路8:10〔局部引用〕; 約12:39-40; 徒28:26-27)。在福音書裡,耶穌在人間,講神的審判與恩典,大部分在場的人,就是不信與拒絕。這段經文,大致而言,有兩種解釋向度。一是強勢向度,神就是要使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以致他們拒絕先知的信息,好降禍給他們。強調神的主權及預定論的神學家,傾向這觀點。另一種解釋向度,多少認為這經文表達的,是神對人間罪惡現實的哀歎。持這觀點的人指出,這段經文其實是詩歌體裁,不能完全理解為事實描繪,其中舒發情感的元素不可忽視。神眼見人的墮落已是一結構性的墮落,你越叫他們不要犯罪,他們越是犯罪給你看。正如廣東俗語所講:「阿崩叫狗,越叫越走」,上帝也徒呼奈何。現在,很多父母叫子女不要打機,他們越是打給你看,若打不到機,他們寧願死給你看。面對冥頑不靈的人,父母無辧法,上帝也無辦法,只能讓他們承受苦果。如此這般,就不是神令他們盲目,而是他們定意要盲目,如此,神也只得無奈接受這現實,讓他們繼續盲目下去,好讓他們自招的苦果,能令他們猛然省悟。

 

  不知以賽亞心情如何?原來神要他講的信息,是人人都討厭的信息。是要叫貪錢的人不要再貪錢,叫吃得太多的人不要吃得太多,叫縱慾的人不要再縱慾,這是貪錢、貪吃、緃慾的人最不想聽到的信息。當整個社會都是這樣的人,你能講些什麼?為了喚醒世人,先知將成為一個孤獨的人。

 

賽6:11 我就說:「主啊,這到幾時為止呢?」他說:直到城邑荒涼,無人居住,房屋空閒無人,地土極其荒涼。

賽6:12 並且耶和華將人遷到遠方,在這境內撇下的地土很多。

賽6:13 境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這聖潔的種類在國中也是如此。

 

  要向一群不會回應的人,傳講神的說話,猶如對著一群睡著覺的學生努力講書一樣,花心機卻注定徒勞無功。以賽亞問:「主啊,這到幾時為止呢?」神說:直到學校倒塌,變成頹垣敗瓦之時;直到猶大國被滅,城邑荒涼,人民被擄之日。這又回到太古之初的虛無了。看來,人性不會變,罪性不會改,不到絕境,人是不會回頭的了。徹底拆毀了,才有重生的可能。

 

  最後一節經文,是亡國後的希望。樹砍了,還留有餘幹。這餘幹仍能發新芽,神的子民裡總還有一些願意悔改的人,他們成了日後的神的新子民。

 

  從烏西雅王崩的那年,到猶大國真的覆亡,其實還有約150年。以賽亞沒有親眼看著猶大國的毀滅,但他的信息一直傳留在猶大人當中。當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之時,他們回憶起,以賽亞曾經警告過他們的先祖,要聽從神的命令,否則國破家亡,如今,一切已成事實。在絕望中,他們記起,以賽亞留下希望,民族會重生。就因先知這句話,他們在異鄉,堅強地站了起來。

 

  今日,先知在哪裡呢?在這聖殿裡,還有人看見神坐在高高的寶座上嗎?在神的臨在裡,還有人意識到自己的罪嗎?還有人意識到社會的罪嗎?還有人體會到能在神面前存活已是恩典嗎?還有人聽到從天而來的召喚嗎?還有人願意背起時代的責任嗎?或許,在這甘於平庸的世界,已沒有先知了。

 

  願上主得著榮耀、頌讚;願眾人得享喜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