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oral Care

Rev. LI Kwan Hung Leo - Promise and Expectation

講題:應許與期望 Promise and Expectation

經文:馬太福音1:18-25;以賽亞書7:1-17

講員:李均熊牧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平安夜燭光崇拜

日期:2023年12月24日

 

  1. 引言:應許與期望的複雜關係

今天平安夜的宣講,我選擇了「應許與期望」作為講題。我自己一路預備的時候,發覺這個題目其實是十分複雜的。有應許自然有期望,但有時候,有應許你卻沒有期望:例如區議會選舉,有很多應許,但期望卻十分低。但有時候,即使無應許,你仍有期望。情況如看電影,有些時不是因為套電影好看不好看,而是看你對那套電影期望有多高。如果因為電影宣傳或別人的推薦,都應許電影會十分好看,你帶著好高期望去觀看,你就會發覺不外如是,可能就覺得不好看;反之,完全無期望,例如陪伴家人或朋友去看一套電影,但卻因為無期望反而你發覺好好看。

 

對於過聖誕節,你又有沒有期望呢?人越來越大,可能就越來越沒有期望了。對於聖誕節,可能又是那些party,又是那些火雞,又是那些經文,又是那樣的報佳音。但小朋友可能仍有一定的期望。如果再加上父母或家人「應許」了買甚麼禮物,小朋友的期望可能更高。 不過若你應許一些很特別的事情,但最後卻不能實現,帶來失望,那麽以後家人對你的應許,就會降低期望,甚至沒有期望。所以可能今天你很少再應許家人或別人什麼事情,又或很少會應許小孩子送他任何東西,因為我們常常害怕自己做不到,買不到,所以我就不要讓人失望了。 遂漸地不單沒有期望, 更加沒有了應許。

 

可見應許與期望的互動關係並不是簡單。

 

今日讓我們回看聖經對耶穌出生的記載,特別是馬太福音的記載,看看當時人是怎樣的期望,上主的應許又如何回應。

 

  1. 馬太的藍色聖誕

大家常聽說「白色聖誕」,想像一個漫天細雲下的聖誕節會十分浪漫。但大家有沒有聽過「藍色聖誕」(blue Christmas)?有些西方教會會在一年黑夜最長的一天,亦即冬至日,會舉辦聚會去向失去所愛或在哀中的人致敬。也有些研究指出節日更容易令人感到抑鬱,焦慮,疲倦,哀傷,甚至有些心理學家叫這些為Christmas blue(聖誕愁思)。今年在加沙或者烏黑蘭當中的戰爭,亦令到今年聖誕添上一抹藍色。

 

其實聖經記載耶穌的出生,並不是完全歡歡喜喜的。我們了解的聖誕故事,有時從教會「聖景」擺設(nativity scene),會以為東方博士獻禮物、天使天軍和牧羊人朝見臥在馬糟的嬰孩耶穌是同時出現,其實這些擺設只是將路加的記載和馬太的記載結合了。但若我分開兩卷福音書來仔細查看耶穌出生的記載,我們就或者會留意到,只有路加福音會認為耶穌出生是一個要普天同慶的大喜訊息(路1:14, 28, 42, 47, 48, 57; 二10, 14….),但若你轉到馬太福音的記載,你會見到的是約瑟的忐忑不安快,甚至是合城的不安、逃亡、希律的凶殺和母親的悲哭(太2:3, 13, 18)。

 

為何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出生的調子會這樣不同?這可能是兩者的寫作對像不同所致。路加福音的寫的對像,極有可能是一些操希臘語的外邦信徒,或更可能是一群希臘化的猶太人。用回我們今日的主題,基督,亦即猶太人聖經所預言的彌賽亞,對這些人來說,其實沒有甚麼期望,對他們來說基督降生也並不是實現了甚麼的應許。所以,路加福音聚照耶穌作為全人類的救主,係為你而生,能拯救你幫助你,故此是一大喜的信息。無期望反而更覺驚喜!

 

但馬太福音的成書對像又是誰呢?現在聖經的研究認為馬太的第一代讀者很大可能是經歷過公元70 年羅馬軍隊鏟平了第二聖殿的猶太信徒,他們和約瑟和馬利亞一家,與耶路撒冷,又或伯利恒的母親們一樣,都經歷不安,或哀傷,或逃亡的信徒群體。他們本來可能對彌賽亞的應許十分期待,但所經歷的卻是令他們懷疑究竟這個應許有多真實的群體。高期望反而更失望,原初滿滿盼望變成不再期望,甚至質疑經書的應許是否會實現。所以,馬太福音記載基督的降生,正是發生在不安,殺戮和逃難的當下,正如他們所經歷的處境一般。亦正是在這艱難時刻,耶穌基督就照著先知的預言在伯利恒誕生了。

 

  1. 天使的聲音(太1:18-25)

樣我們仔細看看,究竟馬太福音的記載如何對應(address)當時歷盡苦刧的猶太信徒群體。

 

當你細讀今日的選讀的馬太經文,你會發覺整段記載只有天使的對白,而我們以為的主角約瑟和馬利亞,其實經文沒有記載過他們任何一句的說話。那麼天使那句說話是甚麼呢?

 

「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把你的妻子馬利亞娶過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21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

 

好了,究竟天使的聲音是否停在這裏?若我們繼續讀下去:

 

22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23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

 

這句說話,有多少人會覺得仍是天使的說話?(我年少時看,常以為這一句也是天使的宣告。為何不可呢?天使進一步指出預言應驗,那怕約瑟你不能不信!)

 

其實這句說話和之前的說是有些矛盾的,若然天使叫約瑟將要生的孩子叫作耶穌,怎麼之後又說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如何兩句說話都是天使對約瑟的宣告,那約瑟可能會問:究竟嬰孩要叫什麼名字?是耶穌,還是以馬內利?那很大可能這句說話並非天使的宣告一部份。

 

若然22-23節不是天使的宣告,那是誰的聲音呢?這就要回看馬太福音寫作的時候,可能因為在經歷好多的事情後,他們才終於明白到,這個耶穌就係經書預言,就是應許的那一位「以馬內利」。換句話說,是在編修耶穌生平時候,這一句是後來加插入去,為要提醒讀的人,這個耶穌就是「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了。耶穌的就是在困難的境況之下出生,就是那刻上帝的應許便應驗了,但那是在後來回想才有這樣的意識。如果馬太福音的讀者,是公元70年後那些經歷各樣,壓迫,創傷,戰亂,流亡,活在惶恐不安中的信徒群體中,這一句後來的加插正正是在回應他們「以馬內利」是真實的,神的應許沒有失落,耶穌基督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明證。

 

  1. 「以馬內利」的應許(賽七1-17)

「以馬內利」的應許其實源於以賽亞對當時猶大國亞哈斯王的宣告:

10耶和華又曉諭亞哈斯說:11「你向耶和華-你的上帝求一個兆頭:或求顯在深處,或求顯在高處。」12亞哈斯說:「我不求;我不試探耶和華。」13以賽亞說:「大衛家啊,你們當聽!你們使人厭煩豈算小事,還要使我的上帝厭煩嗎?14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

 

  1. 「以馬內利」乃對大衛王朝的(政治性)應許

當時亞蘭王(古敘利亞)利汛和以色列王比加聯合起來出兵猶大國,並非要消滅猶大,而是要推翻亞哈斯的大衛王朝(設謀要害你),另立一個傀儡君王(在其中立他比勒的兒子為王)。這正是亞哈斯的關注,並非國家的安全,而是關乎自己和國家王朝的興衰榮辱。

 

亞蘭國聯合以色列國是屬於抗拒亞述的勢力。亞哈斯則要在臣服亞述而失去自主國權,與加入聯軍卻九死一生中作出抉擇。而顯然亞哈斯王傾向臣服保命。亞蘭與以色列的聯合陣線自然不能讓猶大國在他們後方歸向敵人亞述的一方,於是才有聯手進攻,期望推翻大衛王朝,建立一個會和他們合作的傀儡君王。故此對亞哈斯來說,保著王位為先,不斷侵吞鄰國的亞述反而成了盟友。

 

上主的信息指出利迅和比加的計謀必不能成功,因為就算猶大不向亞述臣服,亞蘭國與以色列國的滅亡也是指日可待,故不用擔心。只要亞哈斯願意信靠上主而非其他國家勢力,在謹慎鎮定下守護猶大國,王權自可以站立得穩。

 

但當以賽亞要求亞哈斯求一個記號(兆頭),以作為上主應許保護大衛王朝的明證,但亞哈斯卻說:「我不求、我不試探耶和華」。那是什麼意思?表面上亞哈斯好像有堂皇的理由「不試探上主」,但背後其實是拒絕上主介入他的國防軍事和與強國的外交工作。從當其時事情結局和列王紀/歷代志的記載來看,亞哈斯其實已定意尋求亞述的幫助,他可能認為自己有法子面對當前危機,上主的介入亳無意義。

這個又回到我一開始所講,應許、期望的複雜關係。亞哈斯的回應,其中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Case 1: 我唔再信佢, 信佢係無用嘅/佢唔可信/佢都唔惦 (失望)

Case 2: 我唔需要佢, 我自己攪得掂 (無望)

Case 3: 呢啲事唔關佢事, 等我哋自己做嘢 (無望)

Case 4: 求都無用, 佢都唔理呢啲國際大事嘅 (失望)

 

亞哈斯最大的危機是王位不保,在上主保證下仍以亞述作他解危方案,正顯示他相信自己的謀略,勝於被動地依靠上主來得實際。亞哈斯過於自信?以為上主應許太遙遠?太虛無漂眇?實際一點,親自解決危機勝於被動等待?

 

對於平民百姓,受帝國壓迫,可能因迫於無奈而對上主失望;對於帝王將相,以為自己可以解決任何問題,好像不需任何應許,自然對上主也不再有期望。

 

  1. 結語:應許實現,但不是以你的期望實現。你會點?

讓我們再聽一次天使對約瑟的宣告:

「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把你的妻子馬利亞娶過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21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

 

不錯,不是所有人對上主的應許失去期望。當時仍有一些猶太人,對上主會派遣彌賽亞來復興萬事的應許充滿期望。他們或會字面地認為推翻帝國壓迫的,將會是大衛王朝之後,大衛的子孫,帶領他們軍事起義推翻暴政。所以約瑟作為大衛的兒子,他的子裔必然就是一個帶領群眾的強人。那知他卻死生十字架上,破碎了這些人對應許的期望。但馬太福音,在面對一切都變失敗的處境,卻要讓他們重新看見,耶穌其實並不是約瑟的兒子。天使的宣告,告訴我們,馬利亞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今日沒有時間再細看馬太福音開始的一大段家譜,但在家譜的結束,馬太福音同樣告訢我們,耶穌或許是約瑟的兒子,大衛的子孫,但1:16卻說: 約瑟…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是從馬利亞生的。

 

耶穌家譜中有幾個女性:他瑪,路得和烏利亞的妻,加上未婚懷孕的馬利亞,都是有失身份,緋聞纏身的女性角色。馬太福音是否告訢我們,以馬內利,神的親臨,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由正統,從政治去實現的,卻是由你所想不到的過程,而實現的更是超出你的期望。神並不是派遣一個由人間王朝後裔所生的人物,帶來政治的復興。上主所實現的應許,是自己親臨到人間,在苦難和壓迫中與人同在。最後是這個復活主帶我們進入末世的天國,所要復興的是一個永恒的國度!

 

這樣,應許是錯落了嗎?還是只是不按你的期望去實現呢?

 

面對耶穌基督降生,「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的應許,我們是已經因為生活的打壓,無奈地放棄期望?還是已經滿足現狀,以為我們「攪得掂」就不再期望?抑或其實我們對於聖誕不是沒有期望,但上主給我們實現的應許,並不是按著我們要求和想像來實現的呢?但你又有否想過,上主所應許的,比我們期望的或沒有期望的,更加美好,更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