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oral Care

Rev. LI Kwan Hung Leo - Passover or Protect?

 

講題:逾越抑保護? Passover or Protect?

講員:李均熊牧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3年9月10日

 

引言:新學期,新開始

有人說現今的中國人有兩個新年,一個新曆新年和一個農曆新年,所以新年立願可以做兩次。但其實現今社會不只有兩個新年,不同公司甚至政府都有自己的「財政年度」。大學新的學年也正好在上個星期開始了。每一個新開始,我們都可以回顧過去,展望將來。

 

聖經記載以色列人也有不止一個的新年。現今的猶太人新年叫作Rosh Hashanah,那其實是民數記廿九章所記的吹角節,就是猶太人秋天慶祝的新年,乃是猶太曆的七月,約西曆九至十月間的日子,今年(2023)就在下星期五9月15至9月17星期日。但我們基督徒可能更加熟識,就是聖經所記載以色列人在春天慶祝的宗教信仰上的新年。在出12:1-2記載:「耶和華在埃及地曉諭摩西、亞倫說:『你們要以本月為正月,為一年之首……』」所以以色列人出埃及,吃逾越節晚餐的那一個月,才是猶太曆的一月。

 

現代猶太人的曆法就如中國人的農曆,混合了陰曆和陽曆,兩者均同時依靠月亮圓缺和不同時期的日照時間來推算日子,所以是比較複雜的。但出埃及記這裏的記載,是以色列人由奴役的生活轉為自由生活的新開始,也提醒我們作為神子民,我們的日子安排不再是依從日月星晨的自然現象,也不是依從農耕經濟生活周期的要求,日子乃由神的命令作定位,信仰成為生活的新坐標。這裏再一次叫我們反思,崇奉基督只是令我們多了星期日返教會的活動,是我們生活可有可無的點綴;還是我們日常生活行事為人的定位和依據?

 

今日舊約經課正好讀到這個逾越節的設立,就讓這個星期,作為我們新學年的開始,細想這段經文的意義。

 

起:逾越抑保護?

出埃及記12章1-13節記載上主吩咐摩西逾越節應如何遵守。

 

我們基督徒相信,耶穌就是那一隻沒有殘疾的羔羊,為救我們,已變成為那永遠屬天的逾越節祭物,他血已經為我們獻上了,使我們可以從罪的困鎖中釋放,生命可以自由和滿有恩典的去活。加上逾越節經過很多世代的流變,今日的慶祝方式和當日第一個逾越節的舉行方法可能已經有很大的出入,所以這裏所記載的很多細節對於今日的我們基督徒可能沒有太大意義。但我們或可以留意第12和13節:羊羔的血成為記號,而滅命的使者見到那一家有這個記號,就會「越過」那一家。所以我們叫這一個節令為「逾越節」(Passover)。只不過,代表「逾越」的那一個希伯來文Pesah,亦是今日猶太人稱呼自己節期的字,本意其實不是代表「越過」。其基本的用意乃指「保護」。這個意思,在以賽亞書31:5就十分之明顯:「雀鳥怎樣搧翅覆雛,萬軍之耶和華也要照樣保護耶穌撒冷,他必保謢拯救、要越門保守。」什麼越門保守,字根就是Pesah。將Pesah翻譯成「越門保守」,根本不配合上文講到雀鳥用翅旁覆蓋幼雛的舉動。此句應該翻譯為「就如雀鳥搧翅覆雛,萬軍之耶和華也會圍護耶路撒冷,他必圍護拯救、保護搭救。」

 

承:主動保守的記念

若果我們將保護套用在出埃及記十二13,意思就並不是上帝越過血在門上的一家,乃是「我一見這血,就保護你們」是上帝主動的保護,使災禍離開我們。這和詩篇廿三篇「我們雖然行為死蔭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和主禱文「救我們脫離兇惡」都有異曲同功的意思。

 

危難和兇險基本上時時在我們身邊出現,但是上帝主動的保護和搭救,我們才不至滅亡。很多時我們皆沒有用心去留意上帝的搭救和保護,以為事事順利,生活平安是理所當然的。[鎖車例子:下意識之下,我自然就鎖了車,但也常回頭想,我究竟鎖了沒有?]新的學年,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過去日子,我們怎樣避過了生活的兇險,我們要提醒自己,使我們免受患難的是上主主動的幫助和保守,我們其實都要學習去記念。

 

轉:敘事儀式化

雖然今天我們未必跟從經文的內容照做,但正如兩星期前我的講道,讀聖經不單要留意經文說了甚麼,也留意經文怎樣說。若我們仔細去看經文的舖排,出埃及記由12章到13章是指引和敘事相間的。

由出埃及記開始(甚至可以說從創世記開始)到出埃及記11章,都是一段一段故事的敘述,但到了出12章,敘述卻變成上主透過摩西向以色列人吩咐遵守逾越節的律例。猶太人很早就留意這一點。猶太人雖然稱呼五經為「律法書」,但要延至出埃及記12章,才看到上主吩咐律法!

 

這樣將敘事變成儀式,又或所謂儀式化敘事,目的不單要神的子民清楚知道他們得救贖得自由的歷史事件是如何發生,更要神的子民世世代代透過儀式去銘記塑造他們民族生命的基礎事件,更透過儀式化使敘述成為不是單一、一次過的事件,乃是神子民世世代代都可以透過儀式所包含的文化象徵,重新體會這個事件的效果和意義。換句話說,經文並不是簡單要神的子民記得上主的拯救,更要使這一份記念帶著一份儀式感,使這一個神子民的歷史經驗,化成每年充滿象徵意義的民族生活文化中的儀式。出埃及記12章的表達形式,將民族的基礎敘事,慶祝儀式和它們的象徵意義,都結合起來(出12:14)。

 

近來很多網絡文章都說我們生活需要「儀式感」。若你Google「儀式感」都會彈出內容大同小異的網頁。通常這些網頁也會引用法國經典文學《小王子》的內容解釋甚麼是儀式,以下我就直接引用其中一篇網頁文章的內容:

 

儀式感意思是什麼呢?探討儀式感定義前先從經典童話《小王子》談起

狐狸對小王子說:「如果你下午四點鐘來,從三點鐘開始,我就開始感覺到快樂,時間越臨近,我就越來越感到快樂。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發現了幸福的價值,但是如果你隨時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準備好迎接你的心情了,……這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大家一定沒想過,儀式感定義是來自《小王子》中的狐狸說的話,他想傳達的儀式感意思是賦予生活中一些看似瑣碎的細節特殊的意義,為平淡的日子增添幾分詩意,讓生活不只是湊合過日子。

 

大部份這些網頁的內容其實是參考Karan Johnson在BBC網站於2021年10月25譔寫的一篇題為〈日常儀式的驚人力量:為什麼生活需要有儀式感〉(崇拜之後大家不妨也搜查一下)。文章說到心理學家將儀式定義為「一組預先設定好的象徵性動作序列,通常以形式和重覆為特徵,缺乏直接的效用目的」。文章又說,「儀式的作用遠不止幫助我們實現價值觀。它們也可能讓我們不那麼焦慮。」

 

「儀式性的做法有助於給不確定的未來帶來一定程度的可預測性。科學家稱,它們讓人類大腦相信存在穩定和可預測性,是『對抗不確定性和焦慮的習慣性緩衝器』。」

 

合:重尋儀式的安全感

儀式或是儀式感對現代人來說其實並不陌生,只是很多活動我們不再稱呼它為儀式而矣,也未必當成儀式去看待。節日、生日的飯聚,甚至開學禮,開學崇拜,宿舍的學Sem飯等等,又甚至是起床的刷牙洗面,也可以做得很有儀式感。有無試過因為遲了起床,沒有完成平時的起床「儀式」便出門口,整天生活就好像不太完整。(疫情三年沒有了O camp?)每主日返教會崇拜,每年的聖誔復活節,甚或今天經課的逾越節,就是透過一些重覆的儀式,讓我們的生活文化與信仰象徵有機會結合,讓有時平淡,有時混亂的生活,添上意義和方向,重回穩定,可測,安全的感覺,成為「對抗不確定性和焦慮的習慣性緩衝器」。

 

逾越節可能只是一年慶祝一次,又或我們基督徒未必會慶祝逾越節,但上主的保護和救贖,需要我們時常的紀念。新學期的開始,讓我們重拾失落的儀式感,再生活中發現上主的保護帶領,或者透過每天的讀經祈禱靈修,每星期的主日崇拜,每年的節日省思,深化基督對我們生命的影響,在暗昧不明的日子,又或有時焦慮不確的生活中,使我們找到安息與鼓勵,又或召命和方向,幫助我們每天勇敢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