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主的榮光 The Glory of the Lord
講員:李均熊牧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5年3月2日
起:彼得和同伴睡著了?
當我預備今天經課講道時,我發現原來我同樣在上年的「顯現後最後主日——耶穌登山變像日」(2024年2月11日)講道,講道題目為〈以利亞已經來了〉。那次講道我將焦點放在馬可和馬太福音記載門徒在耶穌變像顯現之後問耶穌「文士為甚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然候講到猶太人的盼望,並結論說我們應在進入預備預苦期前好好守護盼望。但今天福音經課選取的路加福音卻沒有這一段。這可能因為路加福音的宣講對像主要是操希臘語的猶太人,或甚至是活在希臘文化的外邦人,所以傳統猶太人所關心的「文士為甚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這個問題就從略。
反之,路加以下的節情只有路加福音記載:
9:32 彼得和他的同伴都打盹,既清醒了,就看見耶穌的榮光,並同他站著的那兩個人
為甚麼獨有路加記載彼得和門徒睡著了的細節,而其他對觀的馬太、馬可卻沒有記載?
首先,路加福音說彼得和他的同伴都「打盹」,即代表他們是怎樣的狀況呢?「打盹」即是「很想睡但還未睡著」,而NIV譯為very sleepy,也可能給人一個感覺是彼得和同伴只是很想睡覺,只是仍苦苦撐著,不讓自己入睡。但轉為直譯的KJV卻譯為heavy with sleep;NASB呢則譯作overcome with sleep;新近一些英譯本也多譯為in a deep sleep(Holman Christian Standard Bible), sound asleep (Contemporary English Version),黃根春老師編的《原文新約》也譯作「沉睡了」……若真要硬譯希臘文的意思,或許可以說彼得和同伴「給睡眠負累」(to be burdened by sleep)。那究竟是他們很想瞓覺,還是瞓得很冧,兩者都是解得通的。不過新近期的字典都比較傾向他們是睡著了(to be in a sstat of deep sleep),起碼肯定他們對身邊的事情是迷迷糊糊,否則也不用再加一句「既清醒了」,字典的解釋是「從睡眠中完全醒過來」(to awaken completely from sleep)之意。
大家細心想想,其實加入這個門徒睡著了的情節(無論是迷迷糊糊的打盹還是真的沉沉睡著了),不是會令讀者產生一個疑問, 耶穌一路祈禱,一路面容改變,身體發光,又和兩位同樣在榮光裏顯現的人物交談(我也時常被人問到,他們怎知那兩人一個是摩西,一個是以利亞呢?),究竟門徒是否親眼目睹? 路加福音這樣寫,不是使彼得和門徒成了不可靠的沉睡證人?!
承:彼得和門徒的「懵懂」
路加福音其實和其他福音書一樣,以彼得為我們作門徒的代表,去顯出我們對耶穌作為基督的身份是如何充滿誤解,又是多麼糊塗muddled多麼懵懂befuddled。馬太、馬可和路加一樣,在記載耶穌帶門徒上山祈禱變像前,都記載耶穌問門徒群眾認為自己是誰。他們答了一般人的見解:有人說是已被希律斬首的施洗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或古時的一個先知又活了。但耶穌續問門徒認為自己是誰,彼得就回答說:是神所立的基督。之後,耶穌便明明的告訴門徒,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但路加福音卻沒有如馬太和馬可一樣,這兩卷福音書均記載彼得拉著耶穌,又勸他,叫他萬不可如此,而耶穌說撒但,退我後邊去(這句話相信大家應很熟識)。
在馬太和馬可福音,當耶穌談到他的受死和受苦,彼得就已經跳出來說耶穌萬不可如此。顯出彼得對耶穌作為基督的身份只是一知半解。但路加卻沒有加插這個彼得對主受苦受死的回應,並不是路加認為彼得完全明瞭耶穌作為基督的意義。更可能是,路加要顯出彼得連耶穌講甚麼,可能他也聽不進去,故此路加要將彼得(和門徒)的「糊塗」muddled「懵懂」befuddled,放在耶穌登山顯榮光的時候,才將之表露出來。
轉:要留住主的榮光因為不懂主的身份
很多解經家都留意到,路加福音的整段登山變像經文其實可分為兩個段落,並由彼得與門徒由沉睡到清醒為轉接點,可見路加福音的作者是刻意加入這個情節。上半段關於耶穌登山變像,並與摩西和以利亞兩位偉大先知代表同顯榮光的傳統,相信是初代信徒之間流傳甚廣,又十分熟識的耶穌事蹟。正是三卷對觀福音的資料來源。馬太和馬可都表明耶穌是在三位門徒面前變了形像,所以彼得、雅各、約翰是以目擊証人的角色見證主的榮光。主基督在榮耀中顯現,在路加福音中彼得和門徒不單沒有親眼去見證,反而落在沉睡中。
當他們「從睡眠中完全醒過來」真正看到主的榮光,已經是二位帶著榮光的人物要和耶穌分離的時候。那時,彼得對耶穌說,要搭三座棚,把耶穌、摩西和以利亞留在這個山上,留住這個時刻。當然路加不忘加一句「他卻不知道所說的是甚麼」。當摩西和以利亞與耶穌將要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彼得卻開倒車留戀住棚節以搭棚來記念昔日上主在曠野的同在和供應?就在彼得說出這些完全誤解耶穌作為基督的說話,就有一朵雲(和合本譯作雲彩常害我想像登山變像是在大白天發生……)遮蓋他們。那是遮蓋主耶穌的榮光,卻同時是神顯現的密雲,使人心生懼怕。而從這神顯現的密雲中,不是眼見的榮光,而是神的聲音: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他。聲音住了,就只見耶穌一人在那裏。沒有了榮光,沒有了古時的偉人,就只有平凡但我們卻要聽他話的耶穌。
合:為預苦期預備
路加福音要展現的,可能是另一種我們對耶穌作為基督身份的誤解,就是期望基督的榮光可以留在世上,甚至完全忘記耶穌就是那位受苦的基督。有時信徒會否太過渴求要見到基督的榮耀,追求特殊的宗教經,而忽略了作門徒的代價?路加福音的作者卻透過彼得和同伴的沉睡,解構了這一種渴望。因為當你要找緊這一個主的榮光時,你卻可能會忘記了主耶穌的說話。
在路加記載的耶穌登山變像的尾聲,是密雲中有聲音說:你們要聽他。但耶穌在整段記載中,都沒有說過一句話。那我們要聽他甚麼呢,不就是上山八日前,耶穌說過的話,就是要天天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
23 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24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25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甚麼益處呢?」
主的榮光可以在我們預苦期中思想基督的受苦時仍不失盼望。但主的榮光又會否成為我們留戀的對像,以為有主在我們就不需要付上作門徒的代價?當主耶穌的榮光被神的密雲遮蔽,其實並不是取去我們盼望的動力,而是要我們更專注去聽從主的聲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