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關顧

梁遠耀牧師 - 心想事成

講題:心想事成 May All Your Wishes Come True

經文:路加福音4章21至30節

講員:梁遠耀牧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5年2月2日

 

在新春佳節,分享主道前,首先讓我恭祝各位蛇年蒙福、靈巧像蛇、純良如鴿、出入平安。

 

大家不知有沒有見過或聽過,有些小朋友或大朋友,當他們向人拜年祝賀時,把不同的祝福語,琅琅上口,說出十多個四個字的祝福語。其實我小時候就想,那用說這麼多,只要一句:心想事成,都應該是已經可以包括全部的祝賀語了。

 

但我後來也明白,大家都只是喜歡聽「好入耳 / 啱聽」的說話,至於能否達成,則不是重點。因為如果我們相信這此祝賀語真的成真,照理我們在大年初一起床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立即衝去廁所,或在梳妝枱,或總之要找一面鏡,然後對着鏡上反映的自己,誠心祝賀自己:恭喜發財、青春常駐、準時收工、百事可樂、不勞而獲、成為世一、食極唔肥等等。我們有時真的只是喜歡聽「好入耳 / 啱聽」的說話,但我們有沒有為達成心願而做好預備。

 

若大家上週有參與崇基禮拜堂的主日崇拜,無論是現場出席還是在網上參與,聽到講員李均熊牧師(Rev. Dr. Li Kwan Hung Leo)的講道,你有聽到尾的話,今天應該會幾開心。開心的原因,因為李牧師上週講道的內容,已經講解了今天的新約經課,所以講道時間可以縮短5分鐘。李牧師在上星期已解釋了,當時拿撒勒會堂的群眾,他們起初對耶穌所讀的以賽亞書內容後,起初十分喜悅,因為這群會堂的會眾,很可能是誤會了耶穌宣讀以賽亞書61:1的意思,以為是「好入耳 / 啱聽」,講述彌賽亞要來使我得自由,使我得醫治,使我得幫助。但當耶穌表示這段以賽亞書的所宣告的禧年,連非只向猶太人宣告,同時非猶太人亦包容在內,也是上主所看顧的子民,就好像昔日的先知以利亞(Prophet Elijah)和先知以利沙( Prophet Elisha)的事蹟,上主看顧普世全人類。群眾聽到耶穌的講解後,立即轉變態度,由欣賞、肯定,變為討厭,甚至是憎厭,要動手對付耶穌,因為耶穌的講解「不好入耳 / 唔啱聽」。

 

在很多年前,我以教牧人員的身份,參加一個聯校的中學畢業禮。當日畢業禮致勉勵詞的講員是蔡元雲醫生(Dr. Choi Yuen Wan Philemon)。當日蔡醫在致勉勵詞開首,面帶笑容,祝賀同學們畢業了,這是同學們人生的高峰。當時大家聽到都在微笑,但蔡醫的面容立即變得嚴肅,說:你知不知,祝賀你今天到達高峰,是一項咒詛。因為這表示了今天到達高峰,明天走向低谷。蔡醫其實是想勉勵畢業同學,要不斷努力,不要自滿。

 

祝賀別人的學業、事奉達到高峰,可能很多人都會欣然接受,很少人會再細想其意思,總之「好入耳 / 啱聽」就好了。

 

有一個故事,兩個朋友在早上碰面,朋友甲一臉憔悴,沒精打采,朋友乙便走上前去關心朋友甲。乙問候甲:「你為何這樣憔悴?」甲回答:「我昨夜夢見摩西,他向我展示十誡,我看見後就覺得好難遵行,所以整夜失睡。」乙卻展靈笑容,說:「真巧,我昨夜也夢見摩西,同樣都向我展示十誡,我細心去睇,感到十分放鬆和愉悅。」甲向乙問:「為何你看到十條誡命,還會感到放鬆和愉悅?」乙回答:「因為在刻上十誡的石塊上,還有一行細字,你有看到嗎?」甲問:「是甚麼字,我沒細看。」乙說:「任擇五條。」信仰是沒有選擇,不能只要祝福,而沒有責任,因為信仰是要改變生命,就必然帶來祝福與責任。

 

在我小時候,有一牌子的朱古力,是一種一粒粒朱古力豆,但這牌子的朱古力豆,表面會有一層糖衣包裹。小時欣,這牌子的朱古力豆,在電視廣告裏,經常會重覆一句口號:「只溶喺口,唔溶喺手」(只溶在口,不溶在手),意思是這種朱古力豆,不會弄污我們的手。但我們的信仰,又是否「只溶喺口,唔溶喺手」(只溶在口,不溶在手)?當聖經提示我們要關心貧窮人時,我的信仰行動是否只是向對方表示會為你祈禱,求主供應,「只溶喺口,唔溶喺手」?當要關心有家歸不得,又或無家可歸的人,我的信仰行動是否只是祝福對方平安,願你吃得飽,穿得暖,「只溶喺口,唔溶喺手」?當要關心有身心障礙的人,我的信仰行動是否只說外面很危險,不要出來,你留在家,「只溶喺口,唔溶喺手」呢?

 

耶穌在家鄉拿撒勒會堂(Synagogue in Nazareth)的宣講,提醒上主的子民,不要把信仰上主視為只求獲得祝福和保守,忘記我們也要努力去迎接福氣。在主裡的心想事成,我們並不是把手交叠胸前,然後等待上主來完成的旁觀者,而是上主讓我們有機會參與在祂救恩計劃中的參與者。

 

在今天的舊約經課,是上主呼召耶利米,要他宣講「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的訊息。這是「不好入耳 / 唔啱聽」的訊息,我想耶利米都會明白,這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事奉。故此,耶利米以自己年紀輕為理由,向上主推辭。但上主吩咐耶利米,請他不要擔心自己的年紀輕而不受人重視,因為上主必與耶利米同在。

 

童話故事《國王的新衣》裏,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只說國王「好入耳 / 啱聽」的說話,但對於國王沒穿外衣的醜態,則置之不理,就只是故事後來的童子,以孩子純真、率直和誠實的態度,指出了國王沒穿外衣的醜態。

 

我見過很多基督徒在婚禮上,都會選讀稱為「愛篇」的哥林多前書13:1-13,即今日的新約書信經課。可能因為經文不斷反覆出現「愛」字,大家就很喜歡。但我們只要細心看看就知,因為哥林多前書的其中一個主要重點,是處理哥林多教會的紛爭,教會內的信徒互相排斥,所以保羅就勸勉哥林多的信徒要以愛來互相連繋,而不是分享男女或婚姻情愛的甜蜜。雖然如此,「愛篇」仍然可能是基督徒婚禮上,最常被選讀的經文,因為「好入耳 / 啱聽」。

 

人喜歡聽「好入耳 / 啱聽」的話,其實也無可厚非。雖然我們明白我們被批評,也可以是我們改進的動力,經常被人批評,就總不是味兒。

 

例如若我今天祝高牧師身體健康,相信都是合宜和「好入耳 / 啱聽」。但隨後若在崇拜後,我們去餐廳食飯,侍應說今天有芋頭扣肉(Braised Pork Belly with Taro),要不要試?要心想事成,我就會請高牧師不要食了,但可以點,我可以打包外賣。

 

在蛇年,讓我講一個蛇的故事。有兩條蛇在對話,甲蛇向乙蛇詢問:「乙,你知不知我是否毒蛇」。乙蛇反問甲蛇:「你竟然連自己是否毒蛇都不知道。」甲蛇回答:「我想再確定。」乙蛇再反問:「你發生了甚麼事,要再確定自己是否毒蛇?」甲蛇回答:「因為我剛才不小心,自己咬到自己條脷 / 舌頭。」

 

我們是上主的子民,當我們誦念《主禱文》時,我們祈願天父國度降臨,願天父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在我們的生活上,又有否遵行上主的旨意而行?

 

我鼓勵大家訂立新年的靈命目標,無論是在讀經、祈禱、服侍還是傳福音上,都能持續成長。我們要相信,無論面對甚麼挑戰,上主都與我們同在,且必會帶領我們走過一切困難,成就祂的美意。在這新的一年裡,希望大家都立志遵行主道,讓我們的生命充滿信心與盼望,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