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關顧

李均熊牧師 - 耶穌講道

講題:耶穌講道 The Preaching of Jesus

講員:李均熊牧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5年1月26日

 

 

起:路加福音中耶穌講道

有些人喜歡稱今日的經課為耶穌第一次講道。但經課的頭兩節,清楚的讓我們知道耶穌其實已經在加利利地區「在各會堂裏教訓人」,所以理論上路加記載的並非耶穌初試啼聲的第一篇講章,因為耶穌已經是一位廣受人歡迎的講員,因為他在各會堂內教訓人,眾人都稱讚他。不過,若我們比較其他福音書,路加的記載,是將耶穌呼召門徒,和傳道治病趕鬼的工作ministry放在後面,而把耶穌進會堂講道教訓人,作為耶穌受洗之後的首要記載。相信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以這篇講章作為耶穌在世服事的綱領,甚至可以說是路加福音先要說明這福音書要記載耶穌一生的焦點。所以路加福音中耶穌講道值得我們細心了解一下。

 

承:耶穌如何講道

不過要理解耶穌講道的信息,我們也許要先理解當時人是如何講道的。我們今日的崇拜都是大家坐在下面,講員通常在高出來的講壇講道。但第一世紀會堂的講道卻是調轉的,是先有人站起來讀經,然候講員是坐下來講道的。今日我們的講道是單向性,但當時的會堂的講道,更似一個經文辯論會,其他人和講員是互有答辯的。下週經課就會讓我們看到,耶穌進一步與眾人答辯,也因此激發眾人由稱讚變成想將耶穌推下山崖的反應。不過既然教會傳統將路加福音的這一段經文分為兩段經課,那麼眾人對耶穌講道的反映,今天就按下不表了。

 

耶穌這次講道的場景是拿撒勒的會堂,也值得我們了解一下。我們對第一世紀猶太人會堂的布置和安排,所知其實十分有限。近代學者都提醒我們,不要用今日已具規模的會堂作類比。一來昔日會堂未必有一個恒常的標準,而是各處鄉村各處例(different places have different customs);拿撒勒亦只是一個不顯眼的鄉村小鎮,當中的會堂可能只是規模十分細小的地方,純粹是鄉親父老在安息日聚集的一個地方,平日也可能用來相聚、傾談、商討鄉事的地方。甚至有學者推斷拿撒勒的會堂並沒有一整套完整的Torah托拉/摩西五經,有的經卷就可能只是我們今天福音經課中,有人交給耶穌的以賽亞書。至這也可能不是整卷的以賽亞書,而可能是半份或三分之一份的以賽亞書。大家要知道在公元第一世紀,大部份人都不懂寫字的社會,要抄寫一份經書,所需要的人力和成本是十分高昂的。耶穌講道的場境,亦並非如一些解經家所說,會堂裏有人讀完了律法書經課,然候耶穌才起來讀相配的先知書經課;這只是今日會堂的安排,昔日可能就是有人從藏經閣內拿出大家珍而重之的以賽亞手卷,交給耶穌,耶穌就找到要讀的經文,然候就讀起經來。

 

轉:耶穌講乜道?

那究竟耶穌講道的內容是甚麼呢?經課內我們只見耶穌站起來讀經,便坐下來。當大家眼定定看著耶穌,期望他講道解經的時候(「會堂裏的人都定睛看他」),耶穌就只說了一句:「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大家就好像很滿足的,又稱讚他,「稀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又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22節在今天的經課是沒有的)!

 

試想像今日讀經員讀完經,大家唱完榮耀頌後,主席介紹講員李均熊牧師上台,點知李牧師只說了一句話(可能是:「你們就照著行吧」),就下台了,大家會有何反應?(可能AAA[Alternative Activities to Assembly週會替代活動])的同學會鼓起掌來,估不到這麼快捱完個講道!於是乎眾人稱讚李牧師,又說:這不是神樓的舍監嗎……)

 

事情當然不會這麼簡單。

 

當然有機會路加福音的記載從略了耶穌的講解,因為整個路加福音就是這段經文的解讀;又或是期實下星期的經課才是耶穌的講解,路加福音的記載亦使大家焦點集中於聽眾前後不同的反應,而非耶穌的講道。但更有可能就是當時大家講道聽道的方式和今日是截然不同的。

 

今日大家坐在這裏聽道,都可能期望講員解釋一下經文的歷史背景,字義用法,或講明經文的意義和應用。原因其實是我們對聖經這本在二千多年前生成的文獻著實有太多不認識的地方,不單經文的語言是古代的語言,現代社會和古代社會也著實有太多差異,牧師傳道唯有進神學院讀三四年書,成為一位能溝通古今的講員。但當時的人基本上對經文瞭如指掌,故此如前述,就算沒有一本正式的經卷在前,古代人其實都能把經文記憶起來。而且猶太人的解釋聖經的方法是用另外的經文去註解要認識的經文,所以耶穌的講道的信息就在他所讀的經文內。

 

所以不講大家大概也不知道,耶穌宣讀的經文,並不是一段以賽亞書的經文,而是結合了兩段的經文,一段是今日我們聖經的以賽亞書61章1-2節:

61:1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報好信息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捆綁的得自由(古希臘文譯本譯「瞎眼的得看見」);61:2宣告耶和華的恩年(dekton和我們的神報仇的日子;安慰所有悲哀的人,

 

另一段是以賽亞書58:5-7節:

58:5 這豈是我所要的禁食,為人所用以刻苦己心的日子嗎?我難道只是叫人如蘆葦般低頭,鋪上麻布和灰燼嗎?你能稱此為禁食,為耶和華所悅納的日子(dekten)嗎?58:6我所要的禁食,豈不是要你鬆開兇惡的繩,解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58:7豈不是要你把食物分給飢餓的人,將流浪的窮人接到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而不隱藏自己避開你的骨肉嗎?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路加福音(以希臘文)記載耶穌宣讀的內容[粗體字就是引用的字眼]:

4:18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4:19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dekton)。

 

很大可能是耶穌用賽58:5-7節的經文,註解賽66:1-2節的經文。

 

大家就這樣看應該會一頭霧水,正因為我們沒有當時人對以賽亞書的熟識,耶穌的以經解經對我們而言是沒有意思的。但當時在羅馬帝國統治下(因此成為?)窮鄉僻壤的拿撒勒的鄉親父老,卻聽得出耶穌的宣告是甚麼意思:那受膏者/彌賽亞來到要報告的上帝的禧年(陽性受格詞dekton)/悅納人的日子(陰性受格詞dekten),並不是來報復使猶太人傷心悲哀的外族統治者(省略的部份),是要帶來社會上貧窮、受欺壓的人得自由。但觀乎耶穌引用賽58:5-7的經文,欺壓人的人不單只是外族帝國,可能就是在坐的鄉親父老!要成就上主的鿋年,「豈不是要你把食物分給飢餓的人,將流浪的窮人接到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而不隱藏自己避開你的骨肉嗎?」(經文沒有明言的部份)耶穌的宣道,其實是很「有骨」的,很不明顯地將賽58章上主控訴當時的猶太人「齋口唔齋心」,口說要敬虔、要婪食,卻並不照顧貧窮有需要的人的意思,隱藏在賽61章彌賽亞禧年的經文內。所以拿撒勒的鄉親父老聽了即時好歡喜,因為耶穌宣告彌賽亞的時代要應驗了,上主要報復統治我們,使我們成為窮鄉僻壤的羅馬人了。拿撒勒的鄉親父老以為彌賽亞要來是要推翻羅馬帝國,但耶穌要帶來的彌賽亞時代,是基督要來關心和幫助貧苦大眾,使受欺壓的人得到釋放和自由,這就是路加福音被稱為貧窮者的福音的原因。

 

其實下星期經課,正是耶穌看見他們喜歡的反應,就知道他們不明白耶穌講道的意思。於是要進一步解釋一下:

4:23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必引這俗語向我說:『醫生,你醫治自己吧!我們聽見你在迦百農所行的事,也當行在你自己家鄉裏』」;4:24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4:25我對你們說實話,當以利亞的時候,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有大饑荒,那時,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4:26以利亞並沒有奉差往她們一個人那裏去,只奉差往西頓的撒勒法一個寡婦那裏去。4:27先知以利沙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但內中除了敘利亞國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4:28會堂裏的人聽見這話,都怒氣滿胸,4:29就起來攆他出城(他們的城造在山上);他們帶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

 

可見,如果當時拿撒勒的鄉親父老真是明白彌賽亞/基督並不是要推翻羅馬帝國,而是要幫助不認識上主恩典的外邦人明白上帝的禧年,至於身邊的孤兒寡婦和有需要的人,是那些領受上主恩典的人都有份要去照顧的。若然大家都了解作基督的門徒不是受人服待,而是要如基督一樣去犠牲服待別人,應該也未必這麼高興。

 

合:

下星期的經課,我就不在這裏多講了。其實今天的經課還有很多地方仍需要深思,例如究竟耶穌是用甚麼語言去宣道?因為大家都見到,希伯來文的舊約經文和希臘文的舊約經文其實有一些差別(中譯希伯來文「被捆綁的得自由」古希臘文譯本卻譯「瞎眼的得看見」?),這些差別為何會出現?在耶穌的時候,大家又會否留意這些差別?路加福音是否刻意用上古希臘文的經文,是因為路加福音是寫給只認識希臘文的信徒看的嗎?那這段經文對這些後來的信徒又有甚麼意義?這些問題都不在這裏一一解答了。

 

今日我們聽道讀經可能只觸及表面的皮毛,或許,最後我邀請大家繼續思考,就是我真的明白耶穌作為基督——彌賽亞的身份和顯現的目的嗎?究竟我心目中所認識的耶穌基督,是一位怎樣的耶穌基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