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除了可鍛鍊體魄,亦可磨練意志,其中空手道更是追求「克己復禮,止戈為武」的精神,現時就讀教育學士(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課程二年級的崇基學生鄧宇軒對此有深切體會,他於二○二一年亞洲青少年空手道錦標賽青年組男子個人形,為港隊摘下歷史性首面金牌;二○二三年再下一城,於沙特阿拉伯勇奪世界搏擊運動會空手道金牌,在最新世界排名榜攀升至U21男子個人形第一位,成為首位榮登「世一」的本地空手道運動員。鄧同學認為獲勝的要素是甚麼?投入空手道運動員生涯的歷程中,他有甚麼領悟?
問:你何時成為全職空手道運動員?這個興趣是從小培養嗎?
我爸爸本身是空手道教練,基於好奇關係,我一歲時跟隨媽媽到爸爸工作的道場參觀,雖然年紀小小,但對這項運動感到異常難忘,於是便向爸爸表達希望學習空手道的意願,我三歲時便由零開始師隨他接受訓練,直到小學四年級,開始集中練習套拳(個人形)及搏擊(組手),並跟隨當時的香港空手道運動員隊伍到日本接受訓練。空手道創建於日本,我初次到當地接受訓練時,深深被空手道追求完美和極致的精神所吸引,尤其套拳沒有對手,講求時間、速度和力量精準配合,無論仔細度、爆發力、平衡度均需要同時兼顧,我決定選擇個人形集中受訓。直到十六歲的時候,我決定成為全職空手道運動員,希望用更多時間練習和訓練,提升自己的技能。
鄧同學表示,套拳講求時間、速度和力量精準配合,無論仔細度、爆發力、平衡度均需要同時兼顧。
問:你認為成功勝出比賽的要素是甚麼?曾經遇過挫折或瓶頸嗎?
回望過去的出賽經驗,勝出的關鍵在於拋開「想贏」的心態。去年當我參與亞運會時,參與全新項目團體形比賽,對於這項嶄新嘗試,我犧牲了八個月訓練個人形的時間,消耗了大量精力投入團體形訓練,由於一心想著要贏,反而臨場發揮時表現未如理想,最終只能取得第五名,感到非常挫敗和迷茫,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萌生放棄的念頭。當時爸爸的一個問題,立時讓我醍醐灌頂。他問我:最初選擇成為空手道運動員的初心是甚麼?細想一下,我成為空手道運動員,並不是為了在比賽取得勝利,而是純粹為興趣,重點在於享受運動過程的氣氛。經過反思之後,我專注投入練習,對得失放開,繼續在比賽尋求突破自我的空間。
鄧同學經歷過受傷和挫折後,對勝負已放下執念,就算獲賦予「世一」名銜,也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
問:你成為首位榮登U21男子個人形「世一」的本地空手道運動員,對於運動員職涯會否倍添壓力?
經歷過受傷和挫折後,我對勝負已放下執念,就算獲賦予「世一」名銜,也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畢竟運動員生涯非常短暫,我希望活在當下,享受訓練的過程,做好自己的本份便可。其實空手道比賽的輸贏基於很多因素,除了個人狀態和臨場表現外,由於空手道分為很多流派,比賽的評分還要視乎裁判傾向甚麼流派,基於多種因素,我了解到比賽輸贏其實不能控制。故此,只要盡力投入訓練,用平常心面對賽果,不斷尋求進步空間,這便是我作為全職運動員應該保持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