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眾志終成城 崇基學生發展綜合大樓即將啟用

2022-10-20

崇基校園通訊 / 封面故事

 

秋意漸濃,寒暑更迭,校園新貌幾近現於眼前──崇基學生發展綜合大樓將於日內竣工,於學院成立七十一週年之時投入服務,為新世代崇基師生提供更寬廣而完善的室內活動空間。

 

 

雙子樓依地勢而建

 

新大樓建於兩幢原教職員宿舍的舊址,橫跨一幅斜坡。有見及此,早於大樓的構思階段,學院和建築師已想到利用雙子樓設計,以一條天橋連接兩座主樓來改劣為優,克服和善用地勢之餘,更將崇基校園與大學本部接通,搖身一變成為山城人的新捷徑。

 

低座連接龐萬倫學生中心

 

綜合大樓分為高、低兩座,地勢較低、連接大學龐萬倫學生中心天台的是低座,將命名為「龔約翰學生中心」,設有音樂室和樂隊室,承蒙柏斯音樂捐贈樂器,可供崇基同學個別使用;又設有屬會室和活動室等,供學生組織籌備和商討校園活動,並可作展覽之用。大樓其中一層為「圓宇宙」,將用作提昇同學心靈健康及靈性修為的空間。

 

空間廣闊的活動室可供多種類型的活動和展覽之用。

 

悠然休閒空間

 

除此之外,學院又為同學預備多處學生共享空間,名為「休閒角」,遍布龔約翰學生中心各樓層,適合同學聚會談天、自修或與同儕共商課業、激發創意。至於學生中心的頂樓天台,設計匠心獨運,以「摘星閣」和「洽蕙園」為重點,有著開揚的景觀,使人心曠神怡,讓崇基師生從繁重的教務和課業中,重拾喘息的空間。

 

休閒角

 

回到龔約翰學生中心的中層,是連接高低兩座主樓的雙層行人天橋所在。天橋未有配上工整的牆身,反而使空氣得以流通,又能教途人駐足欣賞崇基校園的山下景色,更見建築師的巧思。

 

連接高低兩座主樓的雙層行人天橋,讓途人能駐足欣賞崇基校園的山下景色。

 

高座設多元設施及全新宿舍

 

穿過天橋,便是高座「梁鳳儀樓」的範圍。梁鳳儀樓設有李福和朱美琳劇院、健身中心和瑜伽天地,與低座的中、小型學生設施相互補足。

 

位於梁鳳儀樓的「李福和朱美琳劇院」,是高座的焦點所在。它是崇基首個以戲劇表演為主要用途的學生設施,既可以供崇基劇社等學生團體使用,又可邀請校外表演團體到校演出。黑盒劇場的設計,使不同表演團體可以按其需要,為劇院靈活布置。劇院旁是崇基為師生新設的健身中心和瑜伽天地。兩者以崇基師生的身心健康為依歸,而且地點鄰近各幢學生和教職員宿舍,讓師生均可於課餘時間鍛煉體魄、舒展身心。

 

李福和朱美琳劇院正裝設內部設施,劇院為黑盒劇場設計,切合不同演出的需要。

 

最後,已拆卸的原教職員宿舍,亦會以全新型式於梁鳳儀樓重現。梁鳳儀樓一至四樓將設有面積由三百五十至八百平方呎不等,適合單人入住的開放式單位,與切合家庭需要的中型單位,可供崇基教職員申請租住,以便投入晚間和週末的校園生活。除此之外,學院亦會安排少量開放式單位,邀請崇基的訪問學人、傑出校友等入住,與學院師生作短期交流,促進校園內的學術氛圍。

 

梁鳳儀樓

 

這一系列嶄新崇基師生設施,將於校慶日綜合大樓啟用典禮後,陸續供師生使用,大家亦可發掘更多大樓的設計巧思。崇基與您,將攜手邁步,為學院發展譜寫全新樂章!

 

無私奉獻 成就全人

龔約翰學生中心

紀念龔約翰牧師伉儷

 

龔約翰牧師(一八八○─一九四八)與夫人美智貽博士(一八七八─一九七三)同為美國長老會傳教士,獲差華南事奉,在華期間曾居沙田「小道風山」。二人退休返美後,將該地業權全數撥歸龐萬倫牧師夫婦。後龔約翰牧師逝世,龐萬倫牧師徵得美智貽博士同意,將小道風山地段悉數贈予崇基學院作發展用途,學院亦得以成立儲備基金,鞏固校園發展基礎。

 

梁鳳儀樓

表彰梁鳳儀博士

 

崇基校友梁鳳儀博士是卓越的企業家和作家,在本地文學界開創先河,創作全新香港「財經小說」系列作品,出版數目逾百,獲頒多個獎項。梁博士亦為成功的企業家,榮獲中國百名傑出女企業家獎及香港《資本企業家》雜誌十大傑出企業家獎。梁博士積極履行公職,惠澤中大崇基,給予慷慨無私的支持,多年來為學院發展不遺餘力。

 

李福和朱美琳劇院

表彰李福和博士及李朱美琳夫人

 

李福和博士,CBE,FIB,JP(一九一六─二○一四)於香港銀行及政商界舉足輕重,並與其夫人李朱美琳女士,MBE(一九一四─二○一二)於公職界享負盛名。李博士於六一至七七年間為校董會成員,更於六四至七〇年間及七〇至七六年間,分別擔任榮譽司庫及校董會主席,對崇基學院及社群貢獻卓絕。

 

洽蕙園

表彰利漢楨教授及洽蕙堂

 

利漢楨教授為中大榮譽院士、世界著名板畫和雕刻藝術家,現居美國醉心藝術創作。其創立洽蕙堂,二〇〇五年起夥拍崇基學院推動學院藝術發展。利教授亦出任學院藝術顧問,多年來與洽蕙堂熱心支援學院。幸得其慷慨資助,學院舉辦中華文化及世界藝術展覽、講座、工作坊多不勝數,更不時獲利教授由美返港向師生親授藝術心法,難能可貴,足證利教授傳揚藝術不遺餘力。

 

點滴關懷情永繫

 

有賴創校先賢默默耕耘,以及各方人士不懈支持,崇基校園得以發展至今天之規模。學院謹此向所有崇基學生發展綜合大樓的捐助者鳴謝,其中捐款達港幣三十萬元者,可獲學院安排於綜合大樓內個別房間或設施,設置刻有勵志箴言或人生雋語之銘謝牌匾;捐款達港幣十萬元者,名字亦將銘刻在龔約翰學生中心大堂的鳴謝牌匾上。

 

此外,學院於二〇一八年發起「瓩夢籌款運動」,崇基人和社會賢達凡已捐助大樓項目每滿港幣一萬元,可獲鐫名於龔約翰學生中心中庭馬賽克牆上的一枚瓦片。逾二萬枚瓦片匯聚,將拼湊出牆上的崇基地標「崇基牌樓」和馬鞍山嵯峨景色。此畫由學院邀得世界著名書畫藝術家、崇基校友靳杰強博士(一九六六/物理)所繪,如今以眾志成城之姿,化為樓高三層的巨大壁畫,永誌紀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