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在崇基看見善念與意義

2025-04-20

崇基校園通訊 / 封面故事

 

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巫潔嫻教授加入崇基超過十年,先後參與到創意獎勵計劃、通識教育課程和服務學習計劃當中,並於本學年接任服務學習委員會主席,對崇基學生發展貢獻良多。她與崇基之緣分是如何開始的?服務崇基又讓她有甚麼發現和得着?

 

巫潔嫻教授(左一)與其服務學習委員會委員進行實地考察,為服務學習課程作準備。

 

崇基老師的啟蒙和扶持

 

在香港大學心理學系畢業後,巫教授於二○○四年在中大心理學系任職一年研究助理,指導者是崇基老師麥穎思教授,「當時麥教授有一項關於污名化(Stigma)的研究,涉及SARS康復者、愛滋病患者及肺結核患者,研究既探討公眾對三組人士的態度,也分析三組人士的自我理解及其心理質素,而我主要參與愛滋病患者的部分。」這項工作讓巫教授了解到愛滋病為患者帶來的嚴重心理負擔,「有些患者為掩飾病人身分,會避免於人前服藥,對治療造成影響。這經驗讓我想進一步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響人的生理和精神健康。」

 

二○○五年,巫教授赴英國深造健康心理學。她表示與麥教授共事的經歷,啟發了其博士論文,「我的題材涉及網上支援小組如何幫助愛滋病患者。其實患者除了需要醫生的專業治療,也需要同路人的經驗協助他們管理病情,這也是健康推廣的一環。」巫教授又提到,在她攻讀博士最後一年,麥教授給她介紹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劉德輝教授,劉教授的研究包括愛滋病患者心理方面的議題,這成為她投身中大的契機之一。「所以麥教授是我的恩師」,她笑道。

 

巫教授於二〇二三年榮獲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傑出教學獎,與家人共享快樂時刻。自二〇一六年起,她已連續八年獲此殊榮。

 

崇基同學的善念與創意

 

因為這重關係,再加上個人的基督信仰,巫教授投身中大後選擇加入崇基學院。二○一五/一六學年起,她服務於學院成立的創意獎勵計劃委員會(現稱創意獎勵計劃專責小組)。巫教授介紹說,這小組的工作是制訂轄下各個獎勵計劃的規則,並審批獎項申請,她曾參與審批學院的三個獎勵計劃,包括圓夢計劃、宋常康創意獎和「好小籽」實踐獎。

 

巫教授自言經常受同學的計劃書所鼓舞,「我記得某年的圓夢計劃中,一位獲獎同學的計劃是前赴烏干達的村落Watoto,村內居住着很多受愛滋病影響的婦女和孤兒,而那位同學的夢想便是在當地服侍,了解這類人士的需要,這使我深深被她的善心打動。」

 

至於在宋常康創意獎和「好小籽」實踐獎,巫教授更喜見與精神健康相關的構思和實踐。「某年宋常康創意獎有個名為『崇寵』的遊戲項目,同學的構思是利用寵物和VR(虛擬實境)來保持同學的精神健康;另外還有一個『好小籽』實踐獎項目,是同學通過在社交媒體定期分享為時十秒的勉勵話語或名人語句,用以鼓勵別人,提升他人的精神健康。」她表示,精神健康本是其專業範疇,而身為老師,亦希望有需要的學生及早得到關顧和支援,「同學的構思和實踐雖貌似微不足道,但對有需要的人而言已是很大幫助。」

 

通識教育及服務學習的意義

 

除了創意獎勵計劃,巫教授亦服務於學院的通識教育課程和服務學習計劃。她指自己最先在一年級通識課程中擔任導師,定期與同學會面討論關於大學生的議題,後來亦參與專題討論課程,「這個Final Year科目涉及很多報告,不少題目十分有趣,身為老師的我也有不少收穫。」巫教授指專題報告題材十分廣泛,涵蓋時事、社會甚至中大的議題,例如迎新營成效等,「還記得有同學曾分析紅色小巴的監管與存廢,也有同學討論關愛座能否促進社會和諧,這些都是具啟發性的討論,我亦從中學習了不少新知。」

 

二○一九年起,巫教授參與學院的服務學習計劃,工作是帶領同學了解特定群體的需求,並制訂活動或服務以支援相關群體,「我曾帶領同學參與多個議題的服務學習,包括長幼共融、聽障和本港少數族裔。在課程裡,同學可了解更多社會議題,比如聽障人士和少數族裔面對的困難,相關社會服務有何不足等。」

 

巫教授表示,也許由於這些經驗,使她獲學院邀請,於二○/二一學年加入通識教育委員會及服務學習委員會(時稱綜合基本課程委員會及服務學習中心管理委員會)。她感謝崇基給予機會,並指由於早年參與課程的經驗,使她了解到通識教育和服務學習的意義,因此也希望參與課程設計,讓學生更加受益。

 

「在大學教育裡,本科知識固然重要,但現時社會需要全面的人才,當中也包含品格,如社會責任感、關懷弱勢等素養,這些未必為本科教育所涵蓋;再者大學生也是社會一分子,畢業後亦要投身社會,因此不能昧於世情,而通識教育和服務學習正是為提升同學的知識和素養而設,其中包括認識本地社會乃至全球議題。」巫教授續指,通識教育的內容涉及跨學科討論,分析不足之處和提出建議,有助鍛練同學的思考力和批判性。

 

巫教授於去年一月獲崇基通識教育長任卓昇教授頒發學院「服務學習模範教學獎」。

 

展望服務學習計劃工作

 

巫教授於去年九月起接任服務學習委員會主席,那她對學院日後的服務學習計劃有何看法?她坦言,要為校內每一位同學安排服務學習經歷,對學院乃至大學都是挑戰,「為了早作準備,學院於上個學年已有規模地試行服務學習計劃,到本學年正式全面推行,一年級同學必修相關課程。而要照顧全部同學的服務學習需要,便必須籌備足夠多的服務小組,這涉及學院與校內外部門的聯繫。憑藉同仁的努力,現時學院已籌備逾五十個服務小組,數目遠多於去年的三十多個。」

 

由於服務小組數目增加,學院也需要更多老師帶領小組,巫教授期望日後能有更多老師加入服務學習計劃當中,「現時不少老師為服務學習計劃盡心盡力,學院特於二三/二四學年推出『服務學習模範教學獎』,以示表揚之餘,亦期望吸引更多老師參與。」她亦希望未來能有關於精神健康和行為健康的服務學習主題,增加同學對相關議題的認識,進而向社會推廣精神健康,消除人們的錯誤理解和負面標籤。

 

學生記者 李彥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