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關顧

林豪恩先生 - 從耶穌受洗說起

講題:從耶穌受洗說起 Reflecting on Jesus' Baptism

講員:林豪恩先生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5年1月12日

 

引言:

本主日是顯現後第一主日,也是耶穌受洗日。顯現期以耶穌受洗開始,以登山變像結束,首尾兩個主日的顏色都是白色,中間的是綠色,標示出這兩個主日的特別。

 

路加福音對耶穌受洗的描述是這樣的:

3:21眾百姓都受了洗,耶穌也受了洗。正禱告的時候,天就開了,

3:22聖靈降臨在他身上,形狀彷彿鴿子;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耶穌受洗的事件大家都耳熟能詳,其中幾個元素相信大家都看得到,包括河水、聖靈及天上來的聲音。今次,讓我們在幾段經課的引導之下再思考這幾項元素的意義及我們的啟發。

 

一.河水與歸屬

路加福音這段記述耶穌受洗的文字雖然沒有提及河水,但讀者必定假設有河水在其中,因為前文指出洗禮的地方是約旦河。耶穌洗禮的河水讓我們想到甚麼呢?有沒有印象我們剛才讀過的舊約經課以賽亞書也提及河水呢?

 

43:2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你渡過江河,水必不漫過你;你從火中行過,必不被燒,火焰也不著在你身上。

 

以賽亞書43章2節提及的河水和耶穌受洗事件的河水,兩種場景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在耶穌受洗的約旦河,人們是自願及帶著盼望踏入河水中接受洗禮;但在以賽亞書中,人們是無奈地及驚恐地被逼走入河水的。經文把水與火並排:「從水中經過,從火中行走」,喻意艱辛凶險的路程。這是描述以色列人被打敗,家園被毀,被擄於外邦的慘痛經歷。國破家亡,作為戰敗者以戰俘的身分存活於打敗自己的國家,會是怎樣的心境呢?會否懷念故國、追憶往事呢?古代被滅國後,被擄於北宋的李後主曾經如此哀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亡國被擄的悲哀何時完結呢?對將來的絕望何時終止呢?李後主的詞繼續訴說: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對於沒有信仰的人,世事只是成王敗寇。但對於敬拜耶和華的色列人卻是雙重加撃。戰敗代表甚麼呢?是不是耶和華沒有能力保護我們呢?如果耶和華有能力但不保護我們,是不是代表他已經放棄我們了呢?思前想後,看不見摩西再世,也看不見大衛再臨。不禁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當以色列人陷入水火之中,感到被拋棄,孤苦無依的時候,耶和華透過先知以賽亞向他們說:

43:1雅各啊,創造你的耶和華,以色列啊,造成你的那位,現在如此說: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屬我的。

43:4因我看你為寶為尊;又因我愛你,所以我使人代替你,使列邦人替換你的生命。

 

按人的期望,如果我是屬你的,如果你愛我,你就不會讓我落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中。現實是,陷入困境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被逼害,也可能是自作自受;可能有跡可尋,也可能不知何故。耶和華對身陷困境的以色列人的回應是:我沒有放棄你們,我仍然愛你們。以賽亞書的河水並不浪漫,反而是艱苦的經驗。踏過艱辛,被擄的以色列人在茫茫天地之中知道自己情歸何處,確認自己並不是沒有人要的孤兒。「沒有人要我」,是人生最淒涼的狀況之一。曾經有失戀的同學來哭訴:「佢唔要我呀!我以後點算呀?」在婚姻中感到被遺棄者的淒涼詰問也是:「點解佢唔要我?」工作中的人有時也有「公司幾時唔要我」的恐懼,有些老人家也擔心「仔女會唔會唔要自己」。但上主的應許是「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申命記31:8)

 

河水這項元素提示我們參考經課中這段以賽亞書思考耶穌的洗禮,他並不是如其他人一樣要洗淨自身的罪污,反而是展示著如何在天地間確認自己的歸屬,在時空中肯定的自己的身分。何以如此說呢?讓我們繼續閱讀耶穌受洗的經文。

 

二.聖靈與接納

3:21眾百姓都受了洗,耶穌也受了洗。正禱告的時候,天就開了,

3:22聖靈降臨在他身上,形狀彷彿鴿子;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除了河水之外,耶穌受洗的另一項元素就是聖靈降臨。聖靈降臨帶我們去讀新約經課使徒行傳:

8:14使徒在耶路撒冷聽見撒馬利亞人領受了上帝的道,就打發彼得、約翰往他們那裏去。

8:15兩個人到了,就為他們禱告,要叫他們受聖靈。

8:16因為聖靈還沒有降在他們一個人身上,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

8:17於是使徒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就受了聖靈。

 

聖靈降臨是上帝同在的證明,代表著上帝接納這人,確認這人歸屬自己。這裏已經是使徒行傳第八章,聖靈降臨不是新鮮的事情,新鮮的是聖靈降臨在撒馬利亞人身上。我們作為局外人,對於撒馬利亞人獲得上帝的接納不會感到新鮮,但對於當時的猶太人,卻是出乎他們意料之外。以下這段記載在路加福音的事件反映出當時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的交惡狀況:

9:51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將到,他決定面向耶路撒冷走去。

9:52他打發使者在他前頭走;他們進了撒瑪利亞的一個村莊,要為他作準備。

9:53那裏的人不接待他,因為他面向著耶路撒冷去。

9:54他的門徒雅各和約翰看見了,就說:「主啊!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嗎?」

 

從新約經課使徒行傳這段經文再看耶穌受洗時聖靈降臨,會帶給我們甚麼啟發呢?會不會也是天父對耶穌的接納的宣告呢?從經課使徒行傳的事件來看,聖靈降臨代表著上帝的接納,甚至是接納那些我們不接納的人,或者是接納那些我們應為上帝不應接納的人。當你面對上主的時候,你會否擔心上主不接納你呢?會否感到自己不值得被上主接納呢?有沒有想過這些擔心和感覺可能不是來自上主,而是來自我們在人間經驗的不被接納的經驗。上主是怎樣說的呢?讓我們再讀耶穌受洗的第三個元素。

 

三.愛子與喜悅

3:22聖靈降臨在他身上,形狀彷彿鴿子;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這是多麼重要的一句說話,很多人一生的渴望就是聽到這句說話。

 

近期的話題電影「破地獄」中有一個家庭有一位父親有一子一女。女兒郭文玥感到父親重男輕女,在父親心目中自己身為女兒身是「污穢」的。這個標籤如影隨形般束縛著她,成為她揮之不去的心結,認定父親輕視和拒絕她。兒子郭志斌其實卻感覺不到父親特別重視他,反而感到父親對他特別嚴厲,在儀式上有何表現不足,往往被嚴厲斥責。他認定父親看不起他,認為他無用。這位兒子及女兒心底裏的渴望甚麼呢?會不會都是這一句「你是我的愛子/愛女,我喜悅你」呢?最後,郭文玥的心結是如何解開的呢?就是讀到父親在遺書中告訴她:「玥」的意思是「珍寶」,「文玥」即是「文哥的珍寶」。原來父親一直把自己視作珍寶,這是一直沒有說出口的愛意。

 

能否不需要等到遺書才能得到這種肯定呢?可否不需要透過遺書來表達愛意呢?最近我收到亞洲家庭治療學院的一篇文享文章,其中有幾段是這樣寫的:

「踏進三十歲那一年,我幾乎雙失。我很想知道自己的人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於是乎我去上一個心理學家辦的課程。導師一開始就說:「你要你的人生好事業好愛情好,就要跟父母關係好!」我心想「今次大件事了!」跟媽媽的關係好得像閨密一樣無所不談,但跟爸爸……基本上是「零」溝通。我一直十分討厭他的冷漠、無理、自私、野蠻與及對媽媽的不尊重,又對我們兄妹三人愛理不理。課堂上,導師邀請我分享與爸爸的關係,那一刻我泣不成聲,剎那間小時侯扭著要爸爸抱的畫面浮現在眼前。原來我潛意識仍像個小女孩般渴望爸爸的愛,意識上卻對他不斷批判並一直疏遠他。

 

課程有一個練習,要我們打電話去多謝一個很重視的人。或許是上天的安排,那天媽媽不方便,那我只好打給爸爸!坦白說,我真的不知如何開始,也想不到要多謝他甚麼。我故意先找其他話題開腔。

 

「我們打算和媽媽去日本旅行,你一唔一齊去呀?」

爸爸:「唔去啦,日本人殺咗咁多中國人,我不去呢D鬼地方,你哋自己去啦!」

冷不防他這樣回應,我呆了一會,定神過後,生硬地說:「我同妹妹都你一齊去呀!」

爸爸:「我唔去啦!不如去夏威夷啦,你媽媽一直都想去既!」

 

我又呆了。為什麼爸爸會這樣說呢?他什麼時候會這樣關心媽媽呢?從小到大,絕大部份時間只是目睹他們兩人在吵吵鬧鬧,是不是我誤會了什麼呢?我鼻子一酸,忍不住在抽泣,但又怕爸爸聽到,那一刻真的很混亂。趁著未泣不成聲我趕緊說:「爸爸,多謝你……多謝你一直痛錫我哋。」話未完已淚流滿面,忍不住哭了出聲。

 

爸爸:「你係邊度呀?唔好喊啦,佢唔啱你就算啦,搵過第個啦!不要緊嫁!你係邊度呀?我來搵你啦。」那一刻,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他真誠的關心,來自那個我曾經討厭,既冷漠又自私的爸爸。我已經泣不成聲,只盡量忍住抽泣聲結尾:「我無事!只係想說聲多謝!我收線啦!」

 

幾年後在我的婚禮上,我能夠用最真誠的心去答謝爸爸媽媽。而這一次,泣不成聲的是爸爸。」

 

渴望被接納、渴望被珍惜相信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基本需要,現實上卻不容易滿足。有時,人們為了證明自己值得被接納和珍惜,努力表現自己,甚至排斥他人,但仍然患得患失,掙扎不安。來到上主面前,我們不需要證明自己值得,因為上主只想對我們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四.總結: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

「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這句說話只是對耶穌說的,還是都對我們說的呢?

 

其實人類出現的時候,上帝已經對人類說:「我喜悅你!」(創世記):

1:27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1:31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這句說話帶我們回到詩篇經課:

29:1上帝的眾子啊,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歸給耶和華!

29:2要將耶和華的名所當得的榮耀歸給他,以聖潔的妝飾敬拜耶和華。

 

經課提示我們,「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這句說話不單是對耶穌說的,不單是對你說的,還對甚麼人說的呢?讓我們用以下這個小故事作結。

 

有一位拉比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你們怎麼知道黑夜何時結束,白天何時開始嗎?”

"是太陽出來的時候嗎?

“不是的,那並不是黑夜結束和白天開始的時刻。”

另一位學生:“那是當你看著一棟建築物,能分辨出它的顏色的時候嗎?”

“不是的,那也不是黑晚結束和白天開始的時刻。”

學生們繼續提出答案,但都不正確。最後,他問拉比:“請告訴我們,怎樣才能知道黑晚何時結束,白天何時開始。”

拉比回答說,“當你看到一個陌生人的臉,能夠在他的臉上看到他是你的兄弟姐妹的時候,就是黑晚結束,白天開始的時候了。若然你看不到他都是上帝的兒女,無論光線多麼明亮,仍然是黑夜。”各位,當你照鏡的時候,你看到自己是上帝的兒子嗎?你聽到上帝對你說:「你是我的愛子/女,我喜悅你」嗎?黑夜已經過去,白日已經開始,願我們都看到自己及其他人都是上帝喜悅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