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將臨期的意義 The Meaning of Advent
講員:李均熊牧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4年12月1日
起
新年快樂!
新年快樂?李牧師你是否弄錯了?聖誕還沒過,今日才是十二月一日,還有整整一個月才是新曆新年,為甚麼這個時候說新年快樂?
我沒有弄錯。因為今日是教會年曆的第一週,可以說是教會年的新年。若你參加崇基禮拜堂的聚會超過一年或以上,或本身參加奉行教會年曆的禮儀教會,你就知道每年的十一月尾或十二月頭,或正確點說是聖誕節前的第四個主日,就是教會年曆的開始,亦即教會的新年,也是我們進入將臨期的第一主日。
崇拜開始時我們已經點燃了將臨節花環(Advent Wreath)上四支蠟燭的第一支。將臨期的四個主日,會燃點四支蠟燭,直至聖誕主日點燃中間白色代表基督降生的蠟燭。每支都代表一種信徒等待慶祝基督降生的應有心情。第一支紫色的蠟燭代表「盼望」,第二支仍是紫色的蠟燭代表「等候」,第三支則是代表「喜樂」的粉紅色蠟燭,最後一支則回復紫色的蠟燭,代表「和平」。這四個主題,除了「喜樂」之燭用上粉紅色,其他三支蠟燭都是紫色的。紫色在教會年曆中主要出現在預備基督受死復活的四旬期/預苦期/大齋期(Lent),基調就是省思和悔罪。但紫色也出現在將臨期,故此當我們等候慶祝基督降生時,也提醒我們要省思悔罪。
承
但為甚麼一個預備聖誕普天同慶的日子,要有悔罪之心呢?
我們以為教會常常強調罪(guilt),對非信徒來說會否像是教會常常「情緒勒索」,要令到信徒常常感到內疚(guilty),以控制信徒循規蹈矩呢?若你因返教會以至內心常感到愧疚自責,我想你是誤解了悔罪(repent)的意思。不錯,悔罪是有一百八十度改變你的行為,從罪惡的生活中回轉的意思。但更多時候,悔罪是我們留意我們的生活行為,有沒有偏差,從上主的心意或作門徒的路徑中「偏行己路」,以至和上主的道越行越遠。所以悔罪並不需要每次都一百八十度轉變,若是如此你不就在原地團團轉?每次教會提出我們要省思悔罪,都是我們細察會否因為生活的種種世情以至走差了,迷失了,以至失落了領受恩典的機會。悔罪就好像一艘在暴風雨中航行的小船,要不斷留意是否偏離航道,並不斷修正航行的方向。
不錯,不斷留意自己生活的方向,就是今日經課提醒我們要「警醒」的意思。我們要「時時警醒,常常祈求」,免得因為種種外在的引誘(「貪食、醉酒」)或內在的不安(「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因而迷失,偏行己路,遠離了迎接上主的方向,以至當上主再來時,未能夠「站立在人子面前」。
轉
將臨期的意義是甚麼呢?將臨期是有兩層意義的。最首要的當然是我們為著慶祝救主耶穌基督的降生而預備教會、預備自己。但將臨期的第一和第二週,也提醒我們基督要再次臨到人間,「那時,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雲降臨。一有這些事,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要再一次臨到我們中間,驅走一切邪惡,更新一切。
但我們等了二千多年了,基督再臨好像遙遙無期。對於路加福音的讀者,那更是帶來極大的困惑。基督在離世前,不是預言了聖殿被毁,耶路撒冷的陷落嗎?當時跟隨耶穌的人,以為他的再來是即時的,是他復活之後很快會發生的事情,甚至認為其預兆就是聖殿和耶路撒冷的陷落。學者研究認為,在馬可福音成書時,當時讀者仍未經歷公元七十年羅馬軍隊進入耶路撒冷燒毀希律所修的聖殿,故此仍然認為基督的再來就是聖殿被毀之後。但到路加福音成書時,聖殿已經被羅馬軍隊無情的摧毀,但基督好像還未回來復興以色列,耶穌說人子會顯現的應許好像不會實現一般。你可以想像當時的門徒是多麼的失望,多麼的困惑!就是到了今天,我們是否仍會相信,基督真的會再來嗎?今日種種的黑暗邪惡,上主真的關心嗎?耶穌真的會回來驅走一切黑暗邪惡,帶來新的創造嗎?
經課中耶穌這一段,在馬太、馬可、路加福音都有記載,就是對於天上顯出異像,地上各國會有困苦,而人子帶著大榮耀駕雲降臨的應許,並且我們以無花果樹學比方,留心上帝國臨近的兆頭,知道天國必然成就。不過,若你比較今年路加年中路加福音的經課,和馬太或馬可福音相應的經文,路21:34-36一段則是路加獨有的,取代了馬太和馬可福音強調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的段落。
合
面對因為主再來遲遲未實現而帶來信徒的失望和困惑,路加額外提醒我們,要謹慎,時時警醒禱告,因為那日子會忽然臨到,是你不能預期的。若那時你生命的船偏離了航道,那時主再來時你卻離開了祂,那時要轉舵就太遲了。
所以讓將臨期的燭光照亮我們,使我們仍有盼望,仍願等候,不要因為上主時間和我們心目中的時間不同而失去信心。又讓將臨期的紫色,提醒我們,要謹慎警醒,要留心會否因為上主的應許和我們期望的不同,以至生活的方向變成追求今生的享樂和舒適,或因為種種生活的困難思慮煩憂,使我們失去依靠上主的信心,偏行己路,漸漸遠離上主的恩典和慈愛。
今日就讓我們以聖餐桌前的靜默,以悔罪的心,檢視和修正我們生命的方向,以迎接基督的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