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關顧

林豪恩先生 - 盤子上的頭和籃子上的餅

講題:盤子上的頭和籃子上的餅 The Head on the Plate and the Bread in the Basket

講員:林豪恩先生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4年7月14日

 

 

引言一.盤子上的頭

剛才誦讀的福音書經課是一個西洋藝術史常出現的聖經故事。現在投影出來的是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晚年(1607年)的作品。畫家把自己的頭像繪成施洗者約翰的頭,讓劊子手遞交給莎樂美,於是這幅畫被稱為「莎樂美接收施洗者約翰的頭( Salome Receives the Head of Saint John the Baptist」。這就是今天講題的前半「盤子上的頭」。

在畫裡,希羅底的女兒從劊子手手上接過施洗者約翰的頭顱,眼神往畫框外望去,像是不願面對約翰一般。莎樂美身後的老婦人,則凝望著約翰的頭顱,後人推測她應為莎樂美的母親希羅底。現在,「莎樂美接收施洗者約翰的頭」這幅名畫收藏於位於倫敦的英國國家畫廊 (The National Gallery)。

 

引言二.籃子上的餅

講題的下半部「籃子上的餅」在哪裏呢?就在「盤子上的頭」的下文:

6:30使徒聚集到耶穌那裏,將一切所做的事、所傳的道全告訴他。

6:31他就說:「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

6:32他們就坐船,暗暗地往曠野地方去。

6:33眾人看見他們去,有許多認識他們的,就從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裏,比他們先趕到了。

6:34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

6:35天已經晚了,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天已經晚了,

6:36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裏去,自己買甚麼吃。」

6:37耶穌回答說:「你們給他們吃吧。」門徒說:「我們可以去買二十兩銀子的餅給他們吃嗎?」

6:38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可以去看看。」他們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

6:39耶穌吩咐他們,叫眾人一幫一幫地坐在青草地上。

6:40眾人就一排一排地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

6:41耶穌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也把那兩條魚分給眾人。

6:42他們都吃,並且吃飽了。

6:43門徒就把碎餅碎魚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這個又是經常出現在西洋藝術史的聖經故事,現在投影出來的是義大利畫家喬瓦尼弗朗科(Giovanni Lanfranco)1620-1623年的作品,名為《麵包和魚的奇跡》。畫中耶穌身穿紅色長袍,頭部發光,一手指著裝滿麵包的籮筐,一手邀請眾人前來分享。無論老人孩子,還是男人女人都充滿喜悅之情,祂在群眾的簇擁下,使整個畫面呈現出一片歡騰的景象。

福音書作者把這兩個故事放在一起成為上下文,大家有沒有發現強烈的對比效果呢?藉著這對比,福音書作者想告訴讀者甚麼信息呢?這對比對我們的信仰有甚麼啟發呢?

 

對比一.氣氛和狀況:恐怖VS喜悅

首先,讓我們感受一下這兩個故事帶出的氣氛和狀況。「盤子上的頭」展示的狀況給你甚麼感覺呢?你可能有多種感覺,其中一種可能是殘酷和恐怖,這種感覺也符合經文的描述:

6:25(希羅底的女兒)就急忙進去見王,求他說:「我願王立時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裏給我。」

6:27(王)隨即差一個護衛兵,吩咐拿約翰的頭來。護衛兵就去,在監裏斬了約翰,

6:28把頭放在盤子裏,拿來給女子,女子就給她母親。

你還記得那是甚麼場合嗎?

6:21有一天,恰巧是希律的生日,希律擺設筵席,請了大臣和千夫長,並加利利作首領的。

宮廷生日宴會必然有大量美食,盤子本來應該用來盛載甚麼的呢?當然是美食。如果你是座上客,看見捧出來的盤子盛載著的不是食物,而是人頭,你會感到驚嚇,毛骨悚然嗎?那是多麼殘忍和恐怖的場景,這個殘忍和恐怖的場景出現在希律的宮廷。

 

對比之下,「籃子上的餅」展示的狀況又給你甚麼感覺呢?這個畫面,在曠野的五餅二魚故事出現。

6:42他們都吃,並且吃飽了。

6:43門徒就把碎餅碎魚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雖然只是民間的餅和魚,不是宮廷美食,但大家都有得吃,而且吃得飽,還把碎餅碎魚都收拾起來。這個畫面給你甚麼感覺呢?會不會是有福同享,有餅食餅,有魚食魚那種共享的感覺呢?會不會是有一餐「安樂茶飯」食的感覺呢?

 

「盤子上的頭」和「籃子上的餅」對比之下所顯示的氣氛和狀況,你寧願要哪一種呢?福音書所描述的這兩種狀況絕非罕有,在現實中經常出現。殘酷和殺戮只是在希律的宮廷出現嗎?其實在世界各地的宮廷也出現。另一方面,群眾互相分享,一齊「食餐安樂茶飯」也在世界各處可見。雖然兩者都是現實,但讀者從這個對比中充分感受到,心中渴望的是「籃子上的餅」的喜悅氣氛,而不是「盤子上的頭」的恐怖氣氛。這種對比也邀請耶穌基督的跟隨者反省,我們在自己的影響範圍,例如社會、工作間、家庭,所製造的氣氛和狀況是哪一種呢?哪一種是屬於希律宮廷的?哪一種是屬於耶穌基督的呢?

 

 

對比二.價值和觀念:視人命如草芥VS對蒼生憐憫

為甚麼會出現兩種如此強烈對比的情況呢?了解這兩種狀況背後的原因,或者能夠幫助我們遠離希律宮廷的恐怖,而能夠學效耶穌創造和平共享的喜悅。首先讓我們看看「盤子上的人頭」是如何出現的。

  • 在希律的宮廷,沒有道德,只有慾望,連兄弟的妻子也搶過來;

6:17先是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差人去拿住約翰,鎖在監裏,因為希律已經娶了那婦人。

 

第二,在希律的宮廷,不講對錯,只有仇恨,得罪自己的人就要除之而後快;

6:18約翰曾對希律說:「你娶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理的。」

6:19於是希羅底懷恨他,想要殺他,只是不能;

 

第三,在希律的宮廷,輕視教養,只講手段,連自己的女兒也拖進殺人的圈套;

6:22希羅底的女兒進來跳舞,使希律和同席的人都歡喜。王就對女子說:「你隨意向我求甚麼,我必給你。」

6:23又對她起誓說:「隨你向我求甚麼,就是我國的一半,我也必給你。」

6:24她就出去對她母親說:「我可以求甚麼呢?」她母親說:「施洗約翰的頭。」

 

第四,在希律的宮廷,草菅人命,視人命為兒戲,宮廷的玩樂。

6:22希羅底的女兒進來跳舞,使希律和同席的人都歡喜。王就對女子說:「你隨意向我求甚麼,我必給你。」

6:23又對她起誓說:「隨你向我求甚麼,就是我國的一半,我也必給你。」

6:25她就急忙進去見王,求他說:「我願王立時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裏給我。」

第五,在希律的宮廷,不守正義,只顧面子,明知是義人也要殺;

6:20因為希律知道約翰是義人,是聖人,所以敬畏他,保護他,聽他講論,就多照著行,並且樂意聽他。

6:26王就甚憂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不肯推辭,

6:27隨即差一個護衛兵,吩咐拿約翰的頭來。護衛兵就去,在監裏斬了約翰,

 

「籃子上的餅」所傳遞出來的喜悅共享又是如何出現的呢?參與的人的價值觀和希律宮廷的人有甚麼不同呢?

  • 相對於希律宮廷視人命如草芥,耶穌自己辛苦仍然憐憫和珍惜人;

6:31他就說:「你們來,同我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

6:32他們就坐船,私下往荒野的地方去。

6:33眾人看見他們走了,有許多認識他們的,就從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裏,比他們先趕到了。

6:34耶穌出來,見有一大群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始教導他們許多事。

 

第二,相對於希律宮廷那「盤子上的頭」隱喻著把人視為食物,耶穌提供食物滿足人的需要

6:35天已經晚了,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天已經晚了,

6:36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裏去,自己買甚麼吃。」

6:37耶穌回答說:「你們給他們吃吧。」門徒說:「我們可以去買二十兩銀子的餅給他們吃嗎?」

6:38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可以去看看。」他們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

6:39耶穌吩咐他們,叫眾人一幫一幫地坐在青草地上。

6:40眾人就一排一排地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

6:41耶穌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也把那兩條魚分給眾人。

 

是甚麼製造出殘酷恐慌狀況呢?是甚麼製造喜悅共享的狀況呢?其實都離不開相關的人,尤其是持份者的價值觀。希律宮廷的人把其他人當作滿足自己的工具,視人命如草芥;五餅二魚事件中的人憐憫愛惜蒼生,回應和滿足他人的需要。對比清楚顯示出這兩種對人的不同態度,邀請耶穌基督的跟隨著反省,自己對人的態度所反映的是哪一種價值呢?自己追求的是哪一個國度呢?

 

總結:

其實,「盤子上的頭」和「籃子上的餅」兩個故事都有共同之處,就是和飲食有關。在希律宮廷的本來是美食當前的生日宴會,可惜最後變成令人作嘔的場面;在曠野的群眾本來欠缺食物,最後變成人人「有安樂茶飯食」的歡宴。希律王宮是世界權力的象徵,曠野的耶穌呢?彼拉多審問耶穌說:「這樣,你是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約翰福音18:37)希律宮廷展示的王權是「吃人」的權力,而耶穌所展示的王權是為他人獻出自己的權力:

14:22耶穌拿起餅來,祝福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去,這是我的身體。」

14:23他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他們都喝了。

14:24耶穌對他們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許多人流出來的。」

各位跟隨耶穌基督的弟兄姐妹,願上主保守我們不要誤入了希律宮廷的歧途,求上主帶領我們跟隨耶穌基督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