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發展

佘君雋 (環球經濟與金融/二年級)

  回前頁 

佘君雋 (環球經濟與金融/二年級)

 

在上海的三個星期,空閒的時間我會跟其他團友參觀上海的名勝,在一個週末去了蘇州。我們去了新天地、城隍廟、外灘與步行街等地方,雖然建築很像傳統中國建築的模樣,但實事上是非常現代化和商業化,有可能失去了文化的本質。這些建築物都比不上先鋒派(avant-garde)設計的上海世博會,不僅結合了現代傳統文化,也表達了中國文化在現代社會的方位和含義。無論如何,我都非常享受這觀光的經驗。此外,我也學會了用不同的手機軟件支援我尋找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食物,就如「大衆點評」和「小紅書」。

 

在我們上班的途中,必經之路便是地鐵。根據在上海三個星期的粗略觀察,發現上海的地鐵亦十分擠迫,高峰時期的人民廣場站可能比高峰時期的金鐘站還多人,可見其人流量都十分大。也觀察到幾個跟香港地鐵的不同:第一,上海大部分的地鐵站由於站台與車廂之間不是完全封閉,所以大部分地鐵站是利用兩邊車廂的通道來通風。第二,往上與往下的兩道扶手電梯好少會同時存在,一般都是一邊扶手電梯然後旁邊便是樓梯。第三,轉站需時較長,上海專線一般都要上下樓,近的走一分鐘可以到達,但遠的可能需要走五分鐘以上。最後,地鐵在停止行駛的時候經常不能精準地對準月台的門,需要在第一次停下後慢慢開到準確的位置。

 

我認為上海跟香港最大的不同是科技的使用。例如在地鐵的付款方面,上海與香港一樣可以用即時買票和購買交通卡,但上海的地鐵閘機比香港的多了一個功能,就是可以用電子付款方式過閘。在其他方面,上海市民日常生活都環繞著電話程式,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他們並不害怕不見了錢包,反而害怕不見電話或者是電話沒電,因為這樣他們就不能付錢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