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對話

堅毅之旅:我在尼泊爾的二十三天

2024-07-20

崇基校園通訊 / 至善對話

 

當世界有如此多人處於困苦之中,我們的力量又如此微薄,到底做義工的真正目的是甚麼?這或許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二○二三年六月,現就讀內外全科醫學的三年級崇基學生曾楚雯透過崇基遊歷學習計劃,參加了由醫學生團體「醫心」統籌的義工旅行,與其他十二位香港中文大學同學一起到訪尼泊爾二十三日,從中明白到做義工有時候並不是幫助別人,而是幫助自己擴寬眼界,即使力量再匱乏,仍要繼續努力付出更多。

 

問:為何選擇到尼泊爾參與義工?

 

在參加這趟旅程前,我一直希望將自己所學的醫學知識運用在有需要的地區。當時的我仍然是二年級醫學生,總想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其他地方的醫療系統,思考到底醫學生義工能夠為貧窮國家作出何種貢獻。我相信這些事情都需要我親身到訪那些地區才能真正了解,因此便選擇尼泊爾作為目的地。

 

經過這趟義工旅程,曾同學發現保持堅毅就是對自己負責,突破自己亦需要堅持。

 

問:你們深入尼泊爾哪些地區提供義工服務?

 

我仍然深刻記得,到達尼泊爾的那一天,我首先感受到的是高達攝氏四十度的氣溫,然後乘搭沒有冷氣、沒有車窗、兼座椅脫皮的旅遊大巴,由首都加德滿都經歷七小時車程到達偏遠的村落Namtar。及後,透過二十二天深入探訪當地的兩個農村Namtar 和 Bharta,我們訪問了超過二百個農戶,以問卷形式深入了解他們日常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狀況,並向每個家庭派發肥皂、牙膏、牙刷等物資,以及教導他們清潔雙手的正確步驟。除了服務當地農戶,我們也探訪了當地數間中小學,教導各個年級健康和醫學知識,例如性教育、洗手和刷牙步驟、食物金字塔等。

 

曾同學探訪了當地數間中小學,教導各個年級健康和醫學知識。

 

問:這二十三天有甚麼難忘經歷或挑戰?有甚麼得着?

 

在尼泊爾,在攝氏四十度的氣溫下爬山是我們的日常,體能成為我最大的挑戰。我以前甚少運動,而當時為了探訪山上村民,卻要每日爬山接近六至七小時,確實令我難以適應。更甚的是,不論是生理上的不適,還是心理上對於拖累團隊的內疚,也一度使我無所適從。但正是這趟旅程讓我明白,保持堅毅就是對自己負責,而突破自己亦需要堅持。縱使我的體能不足,其他團員依然願意耐心地等待和支持我,在我累得快要倒下來的時候扶我一把,令我慢慢找到自己的節奏和掌握爬山的竅門。

 

問:完成整個項目,令你感受至深的人事物是甚麼?

 

在尼泊爾的那段時間確實很辛苦,但亦是我大學生涯中其中一段最快樂的時光。在當地,我們沒有冷氣和風扇,手機訊號總是不太穩定,隔三差五地便會全村停電停水,需要用蠟燭照明;但我們每天最期待的便是回到宿舍看日落看星星、吃飯喝可樂,有團友會彈烏克麗麗,其他人一起唱歌。我從來沒有想像過,原來這樣簡單樸素的生活可以令我如此快樂。

 

更甚的是,我觀察到當地小朋友和我們對「快樂」的定義有所不同。他們最快樂的瞬間就是在課堂小休時一起大聲唱歌跳舞,在操場裡跑跑跳跳,但於我們而言,物質的豐盛或許令我們更加快樂。因此回港之後我告訴自己,要學會知足和珍惜,這樣就更容易感到幸福和快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