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堂外牆的通花磚是崇基校園舊建築之一大特色。
每當途經崇基禮拜堂,外牆上一整排方型圖案的混凝土通花磚便映入眼簾。其實,這些通花磚設計不是禮拜堂獨有,它在崇基早期建築中十分常見,包括已拆卸的教學樓、醫療院、職工宿舍(竹苑)、現時校門牌樓旁的至善亭、教職員宿舍A、B和C座和神學樓的梯間皆有採用通花磚。
為何有這樣的設計呢?這是由於早年規劃和設計崇基校園的建築師深受現代主義影響,認為建築設計要因地制宜,以適應當地氣候與自然環境。早年崇基經濟條件匱乏,加上香港地處亞熱帶,氣候潮濕炎熱,而混凝土通花磚不但成本低,而且美觀耐用,非常適合用於外牆、隔牆和屏風;其鏤空圖案的設計有助室內空氣流通,還能增加採光,節省照明用電。
這些通花磚以其獨特的美學和實用性,成為崇基校園建築的一大特色。故此建築師在設計崇基學生發展綜合大樓時,特別在正面和側面外牆立面加上長條型通花磚作裝飾,既呼應周遭的崇基舊建築,亦是向當年建築師們的創意和巧思致敬。